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植物一年四季常青,三季有花……還有約4個月,山大青島校區就要啟用。與國內其它大學不同,它沒有實體圍墻,代之以綠化帶和花籬,這也是我省首個沒有圍墻的大學校園。

   建筑有青島特色

  也延續山大傳統

  紅色琉璃瓦、暖黃色墻面,與白云碧海綠樹交相輝映……近日,齊魯晚報記者探訪了位于即墨鰲山衛的山大青島校區,各項目建設正在加速推進。

  山大青島校區建設指揮部工會主席徐長平介紹了目前的工程進度。他說,10棟學生公寓、E區公共教學綜合樓已經完工;學生食堂6月份交付,圖書館即將封頂,N3-N7工科教學科研綜合樓、H4H5教學科研樓、F區人文社科與行政辦公綜合樓7月份交付。

  今年9月,會有6個學院1200名新生前來報到。遷至青島的6個學院分別為:法學院、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徐長平介紹,到2017年9月開學,這個6個學院的全部人員和建制將整體搬到青島校區,預計有8900名師生。

  讓這么多人安心在此學習生活,山大青島校區在校園建設上費了不少心思。校園建筑既有濃濃的青島味兒,同時也傳承了百年山大中庸、內斂等文化傳統。學校分管設計的一位老師介紹,山大青島校區借鑒經典大學校園院落布局模式。樓體呈對稱狀,以圍合或半圍合手法形成一個個獨立的院落空間。比如,E區教學樓是一個四合院的形狀,這一方面能抵御海邊的潮氣,又有著人文關懷的寓意。在道路命名上,青島校區和濟南的校區一脈相承,依照走向命名,如山大南路、山大北路等。

  植物有200多種

  綠化率達42%

  “山大的歷史文化,不僅體現在建筑群中,也融入在景觀設計中。”分管景觀設計的朱莉老師向齊魯晚報記者詳細介紹了山大青島校區的校園景觀設計。

  據介紹,山大青島校區總用地面積203萬平方米,其中景觀綠化面積86萬平方米,綠化率達42%,儼然一座花園式校園。校園里計劃設計的植物品種超過200多種,是山大所有校區中最多的。在行道樹的選擇上,青島校區將傳承山大本部,以法桐和銀杏為骨干樹種。同時以鄉土樹種為主,速生與慢生相結合,名貴與普通樹種合理搭配。“通過豐富的植物品種,使景觀達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朱莉說。

  以圖書館為中軸,山大青島校區分為南北生態軸和東西文化軸。其中南北生態軸以美國改良紅楓為主要景觀,東西文化軸以銀杏為主要樹種。博物館東側為校友林,占地28000多平方米,林內植物以校友捐贈為主,將匯集牡丹、銀杏、海棠、桃樹、梨樹等,成為一座小型花園。

  全校共設計10組景觀亭廊,主要分布于南北軸線以及生活區域,為學生提供課余休閑學習的場所,體現山大的人文特色。例如法學院所在的F區,設計了一個碧竹庭,多植竹子,寓意法學院剛正不阿的專業特質。

  朱莉介紹,校園在景觀設計上引入“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引用雨水花園生態模,通過多種生態景觀形式實現雨水的收集、凈化、再利用,校園內就像濕地公園。

  灌木刺籬形成屏障

  來保證基本安全

  “三面郁蔥環碧海,一山高下盡紅樓”,建成后的山大青島校區將顯現出其獨特氣質。校園以東,是藍色硅谷核心區最好的沙灘,學生宿舍和教職工公寓都是海景房,學校也成為國內唯一一所擁有濱海公園的高校。與國內其他高校比,山大青島校區還有一處截然不同的亮點:這所學校沒有高高的磚石圍墻,而是以綠化帶和花刺籬來替代。

  “沒有實體圍墻,但有標志性的邊界。”分管山大青島校區設計工作的李延成老師介紹,像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這些學校占地面積也很大,學校利用水域分布特點,形成護校河。而山大青島校區則充分結合校園景觀的整體設計理念,根據不同的地形特質和實際需求,將校園圍墻綠帶寬度分為5個類型,從1.5米、4米-5米、14米-15米、40米-50米寬度不等。

  學校在四周栽種矩陣式喬木,靠近圍墻一側則種植花灌木和花刺籬,形成校園屏障。從空中俯瞰,整個校園就是一個娛人眼目,與大自然融合的花園。

  不過,沒有實體圍墻并不是說完全沒有限制。李延成說,高大的喬木配合花灌木和花刺籬形成較為嚴實的屏障,一般人是進不來的。此外,校園內外也有完備的監控系統,保證學生安全和正常教學秩序。這樣設計既美觀、安全,又體現了大學與自然、與社會、與社區的融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李珍梅 宋祖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