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出口總值相對于深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外資到賬不到同省兄弟城市青島的一個區。作為曾經自行開埠的城市混到這步田地,令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十分焦急。
在日前濟南市召開“全市開放型經濟發展大會”上,王文濤說,很多外地來的領導,都說濟南的干部非常忠厚,但話鋒一轉呢,說比較保守;說我們城市建設得不錯,但是話鋒一轉呢,說城市土。
作為經濟總量在全國排第三的經濟大省的省會城市,得到這樣的評價,王文濤臉上多少有點掛不住。以為濟南是具有開放基因的,她于1904年自行開埠,相當于現在的自由貿易區。
王文濤進一步用數字說明濟南的開放程度不高。
他說, 外貿方面,去年濟南市進出口總值616億元人民幣,折合99.12億美金,總量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列第14位,也就是倒數第二位。
這個數量和深圳比,僅為深圳的2.3%,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和同為內陸城市的南京相比,也只有南京的19%;在山東全省來講,17個城市中,濟南排在第7位。這個第7位是什么概念?是青島的15%左右。
招商引資方面。王文濤說,招商引資比的方面很多,一個很實在的就是實際到賬的外資。濟南市去年實際到賬外資15.8億美元,還沒有超過青島的黃島區一個區的數量,他們是16億美金。
還有一個方面,開放要看一個城市中外國人的數量。根據濟南市自行摸底的情況,目前,持有濟南市居留許可和具有永久居留資格的外國人僅為2891人。而一線城市如北京的常住外國人一般在20萬人左右,即使是山東省內,有研究估算,青島、煙臺、威海有10萬以上韓國人常住。而且從人員結構看,來濟南的外國人主要是留學生,在這里經商和做企業管理投資的很少。
再有一個是在濟南的外國企業數量。濟南經常說現在要對接德國,要面向德國工業4.0招商,山東跟德國關系很好,工業上有相似性,歷史上也有淵源。但是在濟的德資企業,只有區區26家,江蘇太倉市一個縣級市就有200多家德資企業。
王文濤說,這就是濟南的現狀。所以,濟南還遠遠不夠開放,開放型經濟是全市經濟的一塊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