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煎餅鐺攤出四套房產一輛車
凌晨五點半,鄒師傅騎著電動三輪車從租住的逍遙三路來到了自己位于辛家莊百米食巷內的店鋪。晨光微熙,鄒師傅和面、洗菜、擇菜的身影在玻璃窗內顯得非常忙碌,這是一天生意開始前的準備工作。
不多時,臨靠玻璃窗的煎餅鐺前就開始有人排隊,放在煎餅鐺旁的空紙盒也逐漸被鈔票充實了起來。從一開始賣煎餅果子起,工作時間鄒師傅從來不接觸錢,“一是不衛生,二是根本沒時間給顧客找錢”。“從來沒有少給的,也很少有多拿找零的,即使有也不是故意拿錯的。”鄒師傅用這種方式與顧客間建立了一種穩定的信任關系。一天間的三個飯點是鄒師傅最忙碌的時候,等待買煎餅果子的隊伍可以將百米食巷的小路攔腰截斷,然后拐個彎繼續排。
煎餅果子改變了鄒師傅整個家族的命運。
算下來鄒師傅已經算是家族里做煎餅果子生意的第二代人了,對象的哥哥和姐夫開辟了家族做煎餅果子的先河,鄒師傅帶領親戚把煎餅果子的生意越做越大。
“我在鄭州有兩套房子,一套是寫字樓,有一百三十多平米。一套是住宅樓,也有一百多平米,”鄒師傅驕傲地說:“我在青島也有兩套房子,一套在市北,八十五平米,買小了,現在出租給別人住。另一套在李滄,一百四十多平米,今年六月份就能交房了。”除此以外,鄒師傅還有一輛途觀轎車。“當時我就看好這輛車了,加價我也買,買的時候貴出了一萬多元。”鄒師傅說。
四套房產一輛車,全憑鄒師傅和家人用煎餅鐺一手攤出。然而,23年來,鄒師傅和家人也飽嘗辛勞。
鄒師傅告訴記者,當初“打游擊”時的日營業額能有一百多元,但被巡警抓住罰款,一張罰單開出來就是五十元。“我都不敢把罰單拿回家,我對象看到了就哭。”說到這,鄒師傅頓住了,他抓起黃色的圍裙邊抹了抹眼睛繼續說:“攤煎餅的工具我都準備兩套,一套被巡警沒收了,我就拿出第二套來繼續干。后來被巡警發現都沒收了,我就只能回家。”
鄒師傅還告訴記者,他有很多忠實的“粉絲”。“有從四方、城陽專門開車過來買我的煎餅果子吃的。以前我在五十七中那擺攤,現在還有那的學生來我這買煎餅果子吃,現在他們都長大了。對面樓上有個女的,以前煎餅果子一口也不吃,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來機緣巧合吃了一次我做的煎餅果子,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鄒師傅說,他的營業時間是早上六點半到晚上十一二點,買得多的有一次性買四五十個的。
“我就想告訴人們,只要你肯吃苦,只要你踏實肯干,不可能過不上好日子,小買賣也能干出大名堂,這是一種正能量。”鄒師傅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