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被侵權人直接問責快遞公司

  “我國法律對于公民隱私權的保護有明確規定,然而在落實上卻存在不少問題。”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徐文萍認為,“由于在確認侵權人以及取證、舉證等問題上存在較大難度,使得公民通過訴訟來維權變得十分困難,侵權人的責任也難以追究。”

  “不同于大批量信息的泄露,零星、個別的信息泄露情況的出現,公安部門很難打擊。”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張永和介紹,“信息收集過后會一級一級上傳,任何一級都有可能發生信息泄露,即便是對于公安機關,這個調查難度也非常大,更不用說公民個人了。”

  取證、舉證的困難降低了違法成本,但背后卻依然有巨大的經濟收益。根據去年中國互聯網協會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發布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統計,僅2015年,網民因個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詐騙信息等現象導致總體損失約805億元,人均約124元。

  “因此,快遞實名制的推動,需要我們建立起一整套相關制度來規范快遞行業,這包括確立相關責任以及完善追責機制。”張永和說,“比如一旦發生個人信息泄露的問題,被侵權人可以直接對快遞公司進行問責,讓快遞公司承擔信息泄露的責任。而對快遞員個人的監督責任就會因此轉移給快遞員所屬的快遞公司,這樣訴訟的難度就會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