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從煙臺市國土資源局獲悉,近年來,煙臺踐行“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從根本上轉變資源開發利用方式,不斷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市已累計恢復治理損毀土地面積4167.62公頃,恢復治理率達72%。
記者了解到,市國土資源局為加快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進程,一方面將實施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制度、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作為礦業權設立、延續、變更的前置條件,要求所有生產礦山編制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并按照方案治理目標開展恢復治理工作,目前全市359個礦山企業已全部完成方案編制,累計投入恢復資金6億元。同時,還要求所有生產礦山依法足額繳納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有效督導生產礦山履行其治理恢復義務。截至目前,全市共收繳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4.3億元,征收面達100%。另一方面推進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環境恢復治理,2011年,市國土局聯合市財政部門出臺了《煙臺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及地質環境治理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部、省、市三級財政專項資金必須全部用于全市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地質災害防治,不得擠占、挪用。
截至目前,市國土資源局累計爭取部、省、市三級財政補助資金5.7億元,落實了煙臺蓬萊國際機場、牟平金牛山廢棄礦區、芝罘區峰山、龍口下丁家、福山區下關等112個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累計恢復治理損毀土地面積達2654公頃。如今,部分歷史遺留的廢棄礦山,尤其是一些集中連片的露天采石場得到有效整治,曾經的泥石荒山又變為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