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十個月的等待,張睿(化名)終于可以和未婚妻領結婚證了。這個24歲的小伙子長得陽光,但身份卻一直見不得光。
多年來,張睿對自己沒有“戶口”的事實選擇了妥協。他沒讀過書,也沒享受過任何福利待遇,一直躲躲藏藏在工地打工,這個秘密也隨之藏在心底,直到遇到了一個想要娶回家的女孩。
結婚生子是人生大事,即便女朋友能為自己放棄那紙結婚證書,但以后有了孩子怎么辦?張睿只好將自己的情況反映給了淄博市博山公安分局池上派出所。
戶籍民警畢志豪經過走訪調查,了解到張睿之所以沒有戶口,是因為其父親早年從東北回博山時,就沒有辦理戶口遷移,加上后來患上精神疾病,就一直沒有給張睿落戶。由于張睿父親的原始戶口在東北,畢志豪便去原戶籍地調查取證,然而當地警方告知,張睿父親在未辦理戶籍遷出手續的情況下離開且音信全無,其戶口早已被注銷,相關檔案也沒有留存。返回淄博后,畢志豪將情況反映給上級,經過研究,博山公安分局決定為張睿父子辦理新戶口,身份證也予以重新設定。去年12月,已做好結婚準備的張睿生平第一次拿到了屬于自己的身份證。
張睿雖然得償所愿,但喜悅的底色卻是流浪般的童年以及難以再有的受教育機會。而在池上鎮,還有好幾個“張睿”,他們多年來如影子般生活。
畢志豪告訴我,池上鎮某村58歲村民楊強(化名)黑戶的原因,是其四十多年前在泰安老家與家人吵架后離家出走,家人苦尋多年,但楊強負氣不回,后來幾次人口普查,家人都以為其不在世便未申報,楊強由此成了“黑人”。后來,楊強在淄博與一名離異女子結婚,生子后無法給孩子落戶,他這才回家探親,而此時父母已離世,其他親人遠走他鄉,一時間竟無人相識。池上派出所得知后,便與泰安警方聯系,遠赴外地尋找親屬驗證楊強身份,最終用半個多月為其成功落戶。
除了辛酸,“黑戶”身上還能窺見殘存在鄉村中的封閉、愚昧。僅在我老家,就有很多腦癱患兒由于延誤落戶成了黑戶,有的都已成年。因為沒有戶口,這些先天殘疾者以后也很難得到社會救助。從這個角度來說,“黑戶”也打開了農村隱秘的一面,他們就是那邊緣的邊緣,或許正因此,清理黑戶除了能幫公安機關打擊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能讓發展的成果惠及所有民眾。
去年,公安部下通知,要求為包括違法生育、收養、失蹤人口等情由產生的“黑戶”落戶。“今年1月份,就有4個來咨詢落戶的。其中3個是違法生育,孩子都兩三歲了,另外一個是收養。如此集中的咨詢在我們這樣的山區派出所非常少見。”畢志豪告訴我,這3個違法生育的目前已確定可以落戶,另外一個收養類型的,還需要等待進一步的政策。
他的工作簿上清楚記著,2014年至今,他已幫助19個“黑戶”完成落戶,其中7成以上屬于違法生育。
(齊魯壹點記者 劉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