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來福士通過自主創新,目前已具備生產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第七代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技術。1月18日上午9點,威海港,凜冽寒風中,一條班輪正在緩緩靠岸,乘客們排隊下船乘坐擺渡車,同時卸貨的工作有序展開。


在極地漩渦攜帶大寒潮將達渤海灣附近時,《經濟日報》記者來到山東這個工業大省。
世界性的經濟不景氣,全國經濟增長持續下行,正像極地漩渦一樣給這個省的許多企業帶來一股寒潮。
如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怎樣適應新常態?記者走園區、進企業、訪干部、聽實情,一個最深的感受是:當前的中國經濟,困難客觀存在,希望充滿原野!只要保持一股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激發活力,抓住機遇,就一定有光明前景。
政府怎么做——
濰坊:精準服務解難題
2015年,濰坊大力節能減排,完成了PM2.5減排27.8%的剛性目標,實現了8.3%的GDP增長。濰坊市委書記杜昌文感慨地說,“我們打了一場惡仗,也打了一場勝戰。GDP、財政收入要保持增長,節能減排的任務必須完成,一增一減非常艱難”。“發展動力轉換,經濟運行列車要轉入新的軌道確實不容易,就像扳道岔一樣。要以問題為導向,圍繞問題找辦法,探索形成新機制”。
精準發力,壯士斷腕“布新局”。
濰坊產業結構偏重,去產能任務繁重。市委、市政府下定決心實施“386環保行動”,舉全市之力,用3年時間,圍繞三個目標、打響八大戰役、強化六項保障,確保到2015年底實現環境質量進一步好轉。其間,關停并轉了80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同時,加速構建“1669現代產業體系”,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去產能的同時,一系列制度創新在強力推進。
濰坊市經信委副主任楊希春說,政府采取多種措施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第一招,建立企業問題需求直報制度,開通網上直報平臺,企業遇到問題無需層層轉達,通過平臺直報管理部門,解決的情況和進展還能實時查詢。經信委成立了企業對接服務中心,15個工作日內及時反饋。第二招,實行領導協調解決會商機制。遇到經信委解決不了的問題,由分管副市長召集相關部門開協調會,如果還解決不了,市長直接協調。去年9月起,市長劉曙光已6次召集現場協調會,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第三招,建立每季度企業問題上報、解決通報制度,督促有關部門落實。
為深化財政金融體制改革,濰坊市財政局主動向自己的權力開刀,將原來用行政手段分配的財政專項資金改為市場化運作。以此為突破口,率先在全國設立市一級現代產業發展基金,出資20億元成立濰坊市金融控股集團,運用現代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現代產業體系。
濰坊市金融控股集團董事長助理楊金柱說,“濰坊推行這項改革支持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建立起完善的政府引導基金體系,撬動了社會資本”。目前,金融控股集團聯合各類金融及社會資本成立了28只基金,形成了包括天使基金、VC基金、風險緩釋基金等在內的中小企業基金群,服務于中小企業全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