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產婦和寶寶在一起。)
二孩政策徹底放開后,生還是不生,讓很多家庭糾結不已。多一個孩子,不是多雙筷子多口飯那么簡單。吃、穿、用、住、看護、醫療、教育,哪一筆賬算起來都不輕松。家住省城的王明(化名)家里已有一娃,2015年又迎來了一對雙胞胎,此后,巨大的經濟壓力壓得他們夫妻倆幾乎喘不過氣。
四個大人看娃,還忙得團團轉
王明是一名國企員工,1984年出生,在單位已是個小頭目。妻子與他同歲,在一省直事業單位就職。在三十而立的年紀,這對“80后”小夫妻工作體面、收入穩定。2013年倆人有了一個女兒,這個孩子的到來并未給他們的生活增添太大壓力。他們每月收入一萬五千元,完全負擔得起養育孩子的支出。
直到2015年9月,王明夫婦迎來了家庭的二胎。出人意料,這是一對雙胞胎,一男一女。從這兩個小娃出生那一刻起,王明夫婦的養娃難度便從普通模式跳到了地獄模式。大娃才兩歲,家里要看護三個孩子。岳母來了,又請了一個保姆,王明每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時間被大大壓縮,同樣迅速縮水的,還有銀行卡上的數字。
他們請的保姆要比普通保姆貴個幾百,畢竟三個孩子,不是這個鬧就是那個鬧,看護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現在的保姆還是王明托朋友找的,比中介處要便宜許多,但一個月的保姆費也得有三千一,而且每三個月便要再漲三百。保姆要從孩子出生請到孩子會跑會走,差不多要到一歲三個月左右。
生了二胎后,海淘奶粉換國產
由于孩子母親奶水不足,所以三個孩子都需要喝奶粉。老大喝得少,一天喝一次,一個月喝半桶。但是兩個小的一個月加起來得喝三桶多。他現在買的是相對便宜的國產奶粉,一桶要二百五十元左右,這樣一個月三個孩子得有九百塊錢的開支。這筆奶粉錢要持續到六七個月以后,等孩子可以吃輔食了,才能慢慢減下來。
與第一個娃相比,二胎每個娃的投入其實在減少。第一個娃喝的是海淘來的奶粉,一桶四百多,二胎就只能喝得起國產的。大娃當時不怎么用尿不濕,都是洗尿布。但二胎時,洗尿布都洗不過來,只能用尿不濕。尿不濕如果全天二十四小時用,每兩個小時一片,每片2元,兩個孩子一個月就得1500元。為了省錢,王明等孩子稍微大點,就把尿不濕從日本花王換成了國產的。
仨娃都上幼兒園,一年得多花七萬二
老大今年三月份就要上幼兒園了。由于公立的幼兒園太遠,接送不便,就只能選擇小區內私立的,一個月學費兩千。因為三個孩子之間年齡差距小,老大還沒上完呢,兩個小的也就要上了,這樣到時候一個月就要花六千,一年就是七萬二。一想到未來這個情況,王明就愁得慌:“唉,到時候再說吧,只能先顧眼前。”
“一個孩子的時候感覺能省好多,現在在吃老本。”王明說,雖然在生孩子之前就考慮到經濟會比較緊張,但是實在沒想到會這樣。“沒想到這么早要二胎,更沒想到這次是雙胞胎。”為了孩子現在的花銷以及未來的教育費用,夫妻倆不得不勒緊褲腰帶使勁攢錢。
王明的妻子11月份休完3個月產假后就趕緊上班了,因為產假期間沒有獎金,每個月少發5000元,家庭收入減少三分之一。“可不敢讓她當全職媽媽,否則更沒收入了。”王明說,現在他們夫妻倆時不時地需要從老人那里借錢救急。“啃老我們心里也過意不去,但是不啃老又實在不行。”王明說起來還覺得不好意思,“一個孩子應付得來,三個孩子就有點吃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