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結>> 過度醫療占用醫保資金,醫保基金有“穿底”風險

  記者采訪發現,在不少地區醫保資金撥付時間延遲過長的背后,其實存在醫保資金的不足問題。“醫院的過度醫療行為占用了大量醫保資金,目前醫療費用大幅增加,醫保籌資增速卻在放緩,醫保基金面臨‘穿底’風險,尤其是一些地區的新農合已經出現較為嚴重的收不抵支。”山東省西部某縣醫保辦工作人員說。

  專家認為,這種情況一方面受到醫院利益驅動的影響,“過去是以藥養醫,實現藥品零差價后,現在只能變成以檢查養醫了”。由于醫改不徹底,實現藥品零差價以后的醫院耗材、檢查等費用急劇上升。與此同時,政府財政投入卻不到位,醫院只能加大開處方、開住院的力度,而這種壓力直接傳遞到了醫保基金。

  另一方面,醫保的制度設計也需要改進和完善。“現有的制度鼓勵患者大量占用醫療資源,例如有的檢查項目,在門診上做,醫保一般不報銷,住院就能報銷,這樣導致有些人明明不需要住院,卻非要住院,既占用了有限的床位資源,也增加了醫療總體支出。”省城某三甲醫院的醫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