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欠幾百萬的市就太常見了”

  “上周三,我們剛剛接到了東部某市發過來的一則通知,要求我們必須在12月7日以前把醫保結算報表寄送到當地市醫保辦公室,否則今年的醫保資金撥付只能等到2016年6月以后再辦理。”在省城歷下區某三甲醫院醫保辦公室,李靜提起這事兒,仍然有些氣憤,“他們拖欠醫院醫保資金不及時撥付,難道是我們的錯了?”

  自2012年開始,全省17市之間實現了醫保異地結算,現在已經實現了平穩運行,眾多患者從中受益。然而與此同時,隨著轉診病人的日益增加,由于患者當地醫保部門與醫院之間結算存在時間差,導致不少醫院需要墊付大量資金,產生了很大的資金周轉壓力。

  據李靜介紹,截至目前,該院今年已經為異地醫保結算墊付了4000多萬元,“這對我們醫院來說是什么概念呢?舉個例子,我們整個醫院所有職工的基本工資和獎金加一起每個月也就2000萬左右,墊付的錢相當于我們所有職工兩個月的工資和獎金。”

  除了異地結算資金,省城各大醫院同時還要墊付部分省直醫保資金以及濟南當地醫保資金,這同時加劇了資金壓力。

  據了解,大量墊付資金產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各市撥付資金的頻率不同,有的是收到報表后次月撥付,有的則每季度或半年才撥付一次。 “次月撥付對我們來說是最好的,目前泰安、濰坊、威海、青島等地基本能實現,這樣我們資金流一般不會有大問題。”“欠幾百萬的市就太常見了。”槐蔭區一家三甲醫院的工作人員說。

  李靜認為,解決途徑主要還是依靠各地醫保辦加快內部資金償付流程,“其實流程很簡單,我們寄送報表,當地醫保辦接收后初核,資金部門復核后,就可以撥付資金。”

  除了撥付時間不同,當地醫保部門的審核也是一些醫院頭疼的問題。“有些我們已經與患者之間報銷結算完了,當地醫保辦審核卻不予通過,說不符合政策不能報銷,這種只能我們自己墊付了。”省城某醫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過現在我們審核流程也更加嚴格了,這種情況相對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