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小小知了猴能鉆地十幾米
捉完知了猴,記者來到了潘永昌的“育苗大棚”參觀。“你看,這些白色小蟲,就是知了猴的幼蟲。”潘永昌指著大棚內一根枯枝說。記者仔細一看,才發現樹枝上果然有些小蟲,個頭跟螞蟻差不多,在燈光的照射下,通體潔白半透明,在那兒笨拙地挪動著,一個個很萌的樣子。
“我們管它叫小蟬蟻,這些是我留下的樣品,其實真正培育它們的季節是春天。”潘永昌說,只要把樹下的土層鏟軟,把這些小家伙撒到土層上,它們在地面爬十幾分鐘后,就會鉆入土中,吸食樹木根系養分,慢慢長大。“別看它們個頭小,耐力可足了,有的能鉆到地下十幾米深。它們得在地下生長很久,少則三年,多則十幾年才能爬出地面。”潘永昌說,因為知了猴只吸食根上的養分,沒有任何專門的飼料可以喂它,所以養殖的跟野生的營養成分是完全一樣的。
“我刨開土層仔細觀察過,知了猴在地下生長時,第一年能長到半個黃豆大小,第二年能長到半個花生大小,第三年就屬于成蟲了。”潘永昌說,知了猴的最大敵人是蛇,一般開春后,他就會拿著鐵鍬在楊樹林四處溜達,看到蛇就趕走,發現蛇窩就處理掉。“將蛇趕走還有一個好處,等捕捉知了猴時,就不會再遇到它們被嚇到了。”潘永昌說。
講述 因為自己愛吃才養知了猴
2008年之前,潘永昌在青西新區一家公司上班,因為自己特別喜歡吃知了猴,每年夏天,他都會回老家捕捉,然后帶回單位,跟同事一起享用。“油一炸香噴噴,蘸點兒胡椒面兒,再來一壺小酒,那味兒真是絕了。”潘永昌說,2008年的夏天,他再回老家捕捉知了猴時,發現數量少了許多,往往出去忙活好幾個小時,才捉十幾個,不夠一盤菜,而當地很多收知了猴的販子因為湊不齊貨,顯得很著急。“俺家剛好有50畝楊樹林,我突發奇想:為啥不在自己的林子里‘種’知了猴呢,吃不了還可以賣,多好!”潘永昌告訴記者。
說干就干,第一步得尋找知了卵,潘永昌上網查資料得知,知了垂死時,會將卵下在柔嫩的樹枝上,而這樣的樹枝過幾天就會枯萎。于是,潘永昌就四處尋找這樣的樹枝,還真讓他找到了不少。起初,潘永昌覺得知了猴都在地下生活,就將這些樹枝直接埋在自家楊樹林地下。結果過段時間,他把泥土挖開一看,卵已經全都死了。“后來,我咨詢行家才知道,需要先把樹枝里的卵孵化成幼蟲,然后讓幼蟲鉆到土里生長才行。”潘永昌說,于是他才建起了幼蟲孵化大棚,又承租了150畝楊樹林,湊齊了200畝,開始大量養殖知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