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謝謝高教授。張主任,剛剛高教授和我們分析了這次《實施方案》的特點,應該說較以往的這些方案來比,可能有繼承也有創新的地方,剛才我們也講到,怎么樣抓好落實,所以我們也想知道,這次在抓好落實方面,我們有哪些新的考慮沒有?
[張景虎]:《實施方案》描繪了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一個藍圖,要把這個藍圖變為現實,抓好落實是至關重要的。實際上《實施方案》本身不僅明確了改革的任務,而且對抓好落實提出了一些具體要求。我理解有這么幾個方面:第一,要強化責任機制。26項重點改革舉措涉及到多個部門和單位,就需要有一個統籌協調、強化責任分工,來確保各項改革任務都能夠如期完成。第二,堅持分類推進。就是區分不同的情況,循序漸進、有序推進,對已經出臺的改革舉措要全力抓好落實,對確定的近期的改革任務,要加大組織和協調力度,認真督促完成。還有一些是列入中長期規劃的一些改革任務,就要及早謀劃,創造條件,適時啟動。第三,要建立督查機制。實施過程中要加強過程的跟蹤和進度的督查,及時發現解決實施過程中的問題。還要注重開展改革舉措實施后的評估工作,及時采取有效地措施來加以完善。第四,注重調查研究。這次特別強調要把調查研究作為重大的改革部署、重要改革文件出臺的一個基礎環節,要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廣泛聽取干部群眾意見建議,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確保我們改革舉措的科學性。同時,還要注意做好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宣傳工作,營造有利于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良好氛圍。
[主持人]:謝謝張主任,我們也知道黨的建設工作面臨著不少的難題,比如說干部作風問題、地方政治生態不良等等問題,重要的原因就是體制機制乏力,所以我們接下來想請教一下彭所長,您覺得我們如何從深層次上解決這樣一些問題?
[彭立兵]:黨的建設從來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推進和深化。從歷史來看,我們黨對自身建設一直高度重視,但是沒有形成一整套完備、穩定、管用的制度體系。建黨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經驗教訓,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從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來看,黨的領導、黨的建設、黨的工作必須實現制度化、現代化,現在解決黨內存在的諸多問題,必須依靠制度改革來實現,重點突破,以此帶動黨的建設整體推進,實現依法管黨、依紀治黨。中央之所以提出黨的建設制度改革,而不是籠統地提黨的改革和黨的建設改革,就是為了突出黨的建設工作體制機制改革這個重點,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就是沿著這樣的邏輯提出來的。
[彭立兵]:比如解決一些地方政治生態不良的問題,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要靠體制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解決黨內存在的種種難題,必須營造一個良好從政環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好的環境和好的制度互相促進,科學有效的制度本身就是最穩定、最直接的環境。黨的建設制度發揮著調整黨內關系、指導黨內生活、規范黨員行為、解決黨的問題,維護黨的秩序,集中黨的意志等重大作用,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就是要通過系統性、全局性的制度個性和制度建設來營造懲惡揚善、扶正祛邪,使一大批好干部脫穎而出的黨內制度環境。《方案》提出了很多方面的制度和機制。比如《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快構建黨內民主制度體系,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和黨內選舉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等,這些都為營造良好從政環境和政治生態提供了有力地制度保證。
[彭立兵]:從體制機制上破解黨的建設重點問題,在落實中還需要把握這么幾點。一是既要繼承又要創新,好的要堅持,不健全的要完善,空白的要跟上。二是少而精成系統,制度關鍵是要落實管用,不在數量而在質量,同時要具備系統性、混合性。三是可操作重執行。八項規定之所以管用,就在于具體明確,好執行、好監督。制度設計都要像這樣,出臺了就要能解決問題,同時要一手抓制度設計,一手抓制度執行。
[主持人]:謝謝彭所長回答問題。今天在現場也有來自湖南湘西的組織部長曹部長,您作為一名具體從事黨建和組織工作的領導,對這次《實施方案》的出臺,最為關注的改革措施有哪些呢?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
[曹普華]:作為基層組織部長,剛才聽了我們張主任、彭所長、高教授的解讀,我很受啟發。《實施方案》提出的26項改革建議,可以說項項都是關注點、興奮點和我們工作的著力點。我很關注的幾項改革舉措,可以用這么幾句話來概括,鞏固一個成果,完善兩個制度,健全三個制度體系,處理好發展黨員的三項關系。
[曹普華]:作為基層干部,我談一些體會。
[曹普華]:我關注點之一,就是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聚焦四風問題,深得黨心、民心,現在我們基層群眾普遍最擔心的就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束之后,作風問題反彈,迫切地期待能夠持之以恒鞏固成果。在教育實踐活動當中,我參加了33個組織單位的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面對擺在桌面上的辣味十足的作風問題,所有班子和班子成員都打了收條,照單全收,我發現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整改,我們這些收條均有可能變為白條、欠條或者是封條的可能。我的理解是作風建設,它是最大的政治任務,是最大的發展機遇,也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整風肅紀既是一場陣地戰、攻堅戰,同時也是一場持久戰。單靠一次教育實踐活動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還必須堅持從嚴治黨、從嚴治吏,而且是要抓常、抓細、抓長。《實施方案》反映了基層的關切,明確提出要完善從嚴管理干部的制度體系建設,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健全和完善領導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制度機制,使我們基層的干部群眾吃了定心丸。
[曹普華]:我的第二個關注點是健全干部激勵保障制度,基層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底座和基礎,而一些基層干部的任務比較重,壓力比較大,待遇也比較低,就拿我們湘西來說,一些在鄉鎮工作20多年的鄉鎮干部,月工資還達不到三千塊錢,如何調動基層干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
[曹普華]:《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要健全干部的激勵保障機制,推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職級與待遇掛鉤的制度,讓我們廣大基層干部眼前一亮,心頭一熱。我們都期待這項改革能夠早日實施落地。
[曹普華]:我第三個關注點是完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曾經有一段時間,基層等干部群眾對個別地方政治生態惡化感到非常揪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湖南制定了全面貫徹好干部標準,強化正確用人導向的文件。湘西在落實中組部關于改進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了五個文明建設的績效考核管理辦法,較好地解決了基層干部,激發了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
[曹普華]:這次《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深化干部選拔任用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我們相信通過健全完善這類體制改革,通過頂層設計的實施,老實人將不再吃虧,投機鉆營者將不會得利,地方政治生態將會得到改進,將會不斷地優化。
[曹普華]:我的第四個關注點是完善人才順暢流動。制度體系,可以這樣說,民族貧困地區的發展,不缺政策支撐,不缺資源稟賦,缺的就是人才。我們省里十分關心大湘西地區的人才工作,出臺了支持武陵山區教育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政策,我們湘西也從2010年開始起引進高學歷人才,培養本土實用人才,啟動這樣一些工程。基本上湘西人才發展瓶頸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但是,人才特別是緊缺專業人才的引進,引不進,同時留不住,也流不動,這個問題根本上還沒有得到解決。我們看到這次《實施方案》提出了要進一步健全人才向基層流動、向艱苦地區和崗位流動,在基層一線創業的這樣一種正向的激勵機制,完善人才暢通流動的制度體系,我們感覺這種為我們民族地區破解人才發展提供了方向、提供了制度保證,明確了方向。我們也期待在中央進一步加強分類指導,在政策、措施、機制方面支持和保障基層一線和貧困地區以及人才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