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謝謝張主任給我們介紹《實施方案》的整體背景過程,包括安排進度。我們知道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目標的一個根本保證。接下來請教一下彭所長,《實施方案》的出臺究竟有什么重大的意義?
[彭立兵]:實施方案的出臺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實施方案》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極大的決心和智慧聚精會神抓黨建、開新局、樹新風,系統提出了黨的建設新思想、新理念,探索創造了黨的建設大量新型經驗。新的作風,新的經驗,特別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好經驗、好做法,需要固化為制度成果,新思想、新理念需要具體化為制度形態,使各項制度規定都體現黨的宗旨和中央具體機制。
[彭立兵]:三中全會提出六個緊緊圍繞對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實施方案突出了改革主題、主線,制度建設核心,貫徹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以及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開展工作的要求。
[彭立兵]:第二是《實施方案》是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歸根到底,黨的堅強領導靠黨的建設,黨的制度體系和制度執行能力,不僅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內在組成部分,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提高黨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迫切需要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圍繞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全面闡述了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和基本目標,明確了重點內容和責任分工,規劃了今后幾年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是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和基本遵循,對于推進黨的建設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具有重要意義。應該說,《實施方案》的出臺,標志著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集結號已經吹響,動員令正式下達。
[彭立兵]:第三個《實施方案》是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有力舉措。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這是新時期我們黨抓自身建設的總體思路,隨著實踐的深化和經驗的積累,我們越來越認識到,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黨的建設和黨的工作的制度化水平,取決于黨的規章制度的科學完備程度。實際上十八大以來特別是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一直在穩步推進,比如修訂干部任用條例,出臺改進地方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的意見,制定發展黨員細則,出臺加強和改進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同志的意見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講,《實施方案》體現了對多年以來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的固化和升華,體現了扎緊扎牢制度的籠子,以制度化帶動黨的建設科學化的總體思路,必將為管黨治黨、執政治國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主持人]:謝謝彭所長介紹意義。接下來請教高教授,您作為一名從事黨建研究工作的專家,能不能從專家的角度給我們分析一下《實施方案》有哪些特點?
[高新民]:我覺得這次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特點還是非常突出的。第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是在設計制度的路徑上,把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相結合。我講的頂層設計是兩方面的,一是黨的建設制度很多,比如黨風廉政建設,比如講組織建設。這之間如何協調,這是頂層設計的問題。再比如講,僅就我們這次出臺的組織制度方面而言,組織制度、干部制度,發展黨員,基層黨組織等等,這之間也需要一個協調。而且這些制度綜合起來,它的效果要達到一個什么目標,那是中央從政治上做一個大的判斷,這種頂層設計在這次《實施方案》中體現得非常明顯。另一個方面,基層創新也是我們這些年來在大力提倡的。其實像我們提出建設服務型黨組織,是基層創新,基層最早提出來的。這種路徑設計上的特點非常明顯。
[高新民]:第二,我覺得制度的長期性和動態性的把握上,特點也非常的突出。有的屬于長期的制度建設,有的是屬于階段性的,剛才彭所長也提到了,它有一個時間表,有的已經出臺了,有的2017年要出臺,有的可能要等到2020年,都有非常細的規定。還有一些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比如像改革開放的初期、中期對“裸官”問題我們就關注得不多,可現在大家就非常關注,像這個問題大家已經出臺了文件規定,整治“裸官”。再比如領導干部在企業和社團的兼職問題,也出臺了大家關心的制度規定,這就是對熱點的把握這種動態性也掌握得非常好。
[高新民]:第三個特點,繼承和改革的創新,在這個結合上也非常的清晰。有好的制度和作法,當然要堅持;可是在新的時代,它也需要有新的表現。比如群眾路線,這就屬于長期堅持的,因為它的確管用。但是它的具體表現,現在我們出臺了干部直接聯系群眾的制度,里面有一些具體規定,我覺得規定得還是不錯的。從省部級一直到縣級,每年要到自己的聯系點去,要多長時間,已經出臺了這方面的規定,這就叫做一種新表現。再比如講,征求群眾意見,過去我們也有這種做法,這次明確提出來,利用網絡和大家溝通的機制,這就是一種引導性的做法,這也是一種改革、一種創新,繼承和創新相結合。
[高新民]:第四個特點,宏觀和微觀也非常突出。宏觀性的制度有《黨內若干生活準則》,這是1980年制定的。30多年過去了,一些管用的當然要堅持,但是黨內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解決這些新的問題是要從宏觀上修訂。微觀層面,比如講同樣都是基層組織,企業、農村、軍隊、學校都不一樣,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如何搞,也會出臺一系列相應的措施。還有很多實際問題,像我們在調研中,大家也提出來了,社區里面到底怎么搞,也會出臺一些新的制度規定。
[高新民]:第五,我覺得制度規范和教育引導也結合得比較好。任何制度都體現了一定的價值取向。我在認同這個價值取向,我肯定會老老實實執行這個制度,如果我有抵觸情緒,對制度有不同看法,我執行起來也不會那么不折不扣的執行,這里面就有一個教育引導的過程。我們黨倒是有一個傳統,比如五年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培訓規劃。除此之外,還有對這些制度本身的認同問題,也需要培訓,也需要加強教育,所以這五個結合,是我們這次整個制度體系的突出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