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出一只豬,不妨引進一只狼。科研經費體制亟需改革,財權和審批權分離,掌握財權的部門退出項目審批,再建立科研投入基金制度,引入公正、公平、公開的專家評審制度。
1505張車票背后“豬一樣的隊友”
最近,1505張開往佳木斯的車票引發了一場科研怪案。報道稱,山東審計查明,山東財政學院“微山旅游規劃”和“傅村鎮旅游規劃研究”課題組,以差旅費名義報銷各地到佳木斯的單程火車票1505張,金額28.36萬元,占2008年至2011年該項目撥入經費約一半。
科研經費亂象見怪不怪。就在1月,那個因為科研經費包養情婦名噪一時的中科院“準院士”,最終被法院認定貪污百余萬科研經費被判13年。相比“準院士”北京遇見西雅圖的傾城之戀,山東遇見佳木斯的鄉村愛情只是小巫見大巫。之所以被逮個正著,無非是該課題組負責人太傻太天真而已。
兩個項目的研究對象都在山東省微山縣,你卻1505次不辭辛勞跑到北部邊陲黑龍江佳木斯調研,這無論如何是侮辱了審計部門的智商。如果報銷的名目繁多一點,邏輯上能夠說得過去一點,這趟車也不至于翻車。不過,更讓我納悶的是,一般科研經費的報銷要經過院系、學校財務部門、專家組中期考核、會計師事務所等等一系列繁瑣的核查程序,為何能一路綠燈?可能翻車的科研人員也要感嘆碰到了一群“豬一樣的隊友”吧。
其實這樣的隊友不是一天養成的,用科學家饒毅的話說,這是我國科研小圈子文化的必然結果。饒毅曾經在《科學》上撰文直指,科研經費的分配被教育行政部門和學術權威的小圈子主宰,而即使他本人只有40%的科研經費能真正用于科研。也就是說,科研領域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小圈子文化。按照生物進化論的規則,這樣封閉的小圈子長期沒有“狼來了”的困擾,預警監察的本能自然會退化。60%的“其它費用”必須得有出處,特別是項目申報過程中的吃喝公關費用,用1505張火車票總比酒店的飯票沖賬好得多。對于這樣的小圈子文化,教育學者唐安國一語道破:“你出了科研項目,學校有光彩,領導有政績;你如果出問題倒臺就都倒臺。這個時候,領導人即使不是有意包庇造假,也可能容忍造假,可能不嚴查,睜只眼閉只眼。”
請出一只豬,不妨引進一只狼。科研經費體制亟需改革,財權和審批權分離,掌握財權的部門退出項目審批,再建立科研投入基金制度,引入公正、公平、公開的專家評審制度。公眾希望看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不是科學家們安于腐朽的小圈子毫無危機感,結果怎么死的?笨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