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閉會的山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書面印發了山東省政府關于2011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其中,原山東財政學院“微山旅游規劃”和“傅村鎮旅游規劃研究”課題組,以差旅費名義分37次報銷各地到佳木斯的單程火車票1505張,金額28.36萬元,占2008年至2011年該項目撥入經費57萬元的49.75%。目前,課題組責任人已受行政嚴重警告處分。(3月31日《濟南時報》)
一半的經費報銷都用了到佳木斯的火車票,這讓筆者直接聯想到了兩點,一點是,似乎明白了為什么一些火車站在出站口喜歡“一把留下”乘客的火車票了,感情大有用武之地啊。二者是,讓外人清楚的了解到了科研經費原來這般的黑啊,試想,其中操辦票據的人真是懶,如果其在做報銷憑證時,別用那么多的火車票,用一些飛機票、購書票據以及設備發票,相關部門不就難查了嗎?
科研經費本來是用于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費用,應該是專款專用,科學利用才對,可現在的情況是,科研經費成了各人和高校等爭搶的香餑餑。在利益的刺激下,很多機構用盡了心思,羅列一些不實際乃至是虛假的項目來騙取經費,更不用說,科研經費用于旅游、福利、娛樂等活動的了。
實際上,除了虛報發票來亂花科研經費外,我們從山東省的這個報告中,不難發現從科研經費的審批到使用,一線下來都是個糊涂賬。比如,年初安排專項資金,年底才分配到位,此時,做項目的時間也沒有了,結果只能是開虛假票據糊弄過去。再比如法定賬簿外私存資金2.92億元,不合規票據等報銷三千多萬元,這些黑洞可謂讓人看著都眩暈。
覽全文不難發現,很多條款和細節讓人看得虎頭蛇尾,其中的盤根錯節似乎也預示著科研經費一項的確是一個龐大的黑洞,為了應對這個黑洞,也出臺了預結算,出臺了公務卡結算規定,更是對部分違法者追究了刑責,但措施很多但效果卻不明顯,究其根本原因恐怕還是源自經費的多頭負責和不透明。
在經費的申請報批乃至下撥使用等環節都拘泥于了內部監督和年底審核,而這么龐雜的工程恐怕也不是幾個節點和人員就能夠解決得了的,由此,將經費評審、經費分配和經費管理過程向公眾公開,主動接受公眾監督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畢竟科研經費這個黑洞吞噬的不僅是公眾的納稅錢,更是學術和科技的發展。沒有集約型的經費管理,就難以有高效的研究成果,說得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