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及“十四五”規劃的有關情況。記者獲悉,五年來,濟南土壤環境質量安全達標,污染減排全面深入推進。

  全市規模化養殖場糞污儲存利用設施配建率達到100%

  濟南嚴格落實“土十條”各項任務,扎實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全市建設用地污染地塊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試核算均為100%。

  成立市土壤污染防治專項小組,將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在全省范圍內率先開展“一法一條例”落實情況執法大檢查。高標準完成1247個農用地點位、345家重點行業企業土壤調查,建立134個土壤例行監測點位,逐步摸清各類點位土壤環境和動態變化。建立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并動態更新,組織落實土壤污染防治制度,及時掌控土壤動態變化,預防土壤污染。防范人居環境風險,建立疑似污染地塊清單和污染地塊名錄,組織開展化工、電鍍等重點行業企業關閉搬遷再開發地塊,以及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兩類地塊土壤調查評估,確保用地符合土壤環境質量要求。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完成全市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并采取深翻耕、重金屬鈍化等措施,實現農業用地安全。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全市規模化養殖場糞污儲存利用設施配建率達到100%,農膜綜合回收率達到90%以上。

  四項主要污染物均下降,超額完成減排任務

  濟南積極推動減排工程建設,“十三五”以來,共實施大氣減排項目532個,水減排項目285個。根據初步核算結果,濟南4項主要污染物減排約束性指標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28.53%、25.24%、14.47%、15.51%,均超額完成“十三五”減排任務。

  濟南扎實推進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工作,2017年在全省率先制定排污許可管理工作制度,核發了全省第一張火電和造紙行業排污許可證;2018年,首創性地為所有持證單位建立了排放口二維碼應用系統;2020年,率先在全省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并第一時間開展“回頭看”工作。2017年以來,全市累計核發排污許可證2387張,下達排污限期整改通知書253家、排污登記表11437家。高質量完成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建立了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數據庫。嚴格落實山東省“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在全省率先建立污染物總量指標信息管理平臺,優先保障重點項目污染物排放指標需求,將年度30%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專門用于支持省、市重點項目。將總量指標審核辦理時限由5個工作日壓縮到2個工作日,并通過網上辦理、郵寄等方式實現“零跑腿”,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