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靜享樂活風貌帶標準段打造貫通的健身綠道。

  綠道是以游憩、健身為主,兼具市民綠色出行和生物遷徙等功能的廊道。近日,為推進全省綠道建設,加強對各地綠道建設、管理等方面的技術指導,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組織編制并印發《山東省綠道建設技術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明確了綠道規劃、設計、施工、維護管理全過程的技術規范和控制標準。

  綠道應體現地方特色

  根據所處區位及環境景觀風貌,綠道分為城鎮型綠道和郊野型綠道兩大類。

  根據《指引》,我省各地在綠道規劃建設過程中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在大類之下進一步細分小類并自行命名,體現地方特色。例如城鎮型綠道可細分為濱海都市型、歷史人文型、工業生態型等;郊野型綠道可細分為田園風光型、山林生態型、自然親水型等。

  《指引》明確,城鎮型綠道單側綠化帶寬度不宜小于8米,局部地區受條件限制確有困難的,最小寬度不宜小于4米。郊野型綠道原則上不限定綠化寬度,在建設過程中應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植被,不宜進行大規模的綠化改造。

  綠化設計遵循“生態優先”

  根據《指引》,在綠道的綠化設計方面,植物設計應遵循“生態優先、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地域特色”的原則,結合現狀資源特點設計。

  綠化內的古樹名木、珍稀植物應全部原地保留,并妥善保護。城鎮型綠道的綠化要以提高游徑和節點系統的遮陰程度為出發點,杜絕“以草代樹”的做法,以喬、灌木為主體,強調綠量和生態效益。

  綠道范圍不宜開發住宅等

  根據《指引》,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統籌協調、指導和監督本省綠道建設工作。各市、縣(區)綠道主管部門應當按照綠道建設規劃制定年度實施計劃,并按照計劃有序實施。此外,鼓勵各市、縣(區)建立綠道多元化、多途徑的投融資機制;鼓勵單位和個人以無償捐助、旅游開發、出資命名等方式參與綠道建設、管理和運營。

  綠道范圍內不宜進行下列活動:開發住宅、大型商業、賓館、倉儲等建設項目;經營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餐飲設施、農家樂等;砍伐樹木、采石等破壞環境的活動;建設與綠道開發利用無關的臨時建(構)筑物。

  (生活日報記者 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