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黑洞拍照片到底難在哪里?黑洞本身不發光,又怎么能拍出照片?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山東大學空間科學研究院星系天文課題組組長、博士生導師范璐璐。

給黑洞拍照片給黑洞拍照片

  到底有啥意義

  記者:人類天文史上首張黑洞照片,這個成果的意義是什么?為黑洞拍照片的難度在哪里?

  范璐璐:此前人類基本都是間接“看到”黑洞,這次則直接“拍”下黑洞的照片。同時也是對廣義相對論的一次重要檢驗。其難度在于需要極高的分辨率和靈敏度(相當于在地球上分辨月球上的一個乒乓球),以及“沖洗”照片存在技術難題(花費了兩年時間)。

  記者:這張照片,是否就能確鑿證明黑洞是確實存在的?

  范璐璐:在之前就有大量的“間接”觀測證據已經證明黑洞的存在,這在天文界基本是共識。這次“拍攝”的意義是在于提供了黑洞事件視界的直接成像“拍照”。眼見為實,相較于之前黑洞只是個數學、物理和天文的概念,能夠“看得見”當然更令人信服。

  黑洞本身不發光

  照片咋拍出來的

  記者:整個拍攝過程是如何進行的?

  范璐璐:黑洞,顧名思義,是“黑”的,其本身不發光。但黑洞事件視界周圍的物質可以發出電磁輻射(廣義上的“光”),并可以傳播到地球,被我們地球上的天文望遠鏡所觀測。這次對黑洞的拍照實際上是對黑洞周圍發光物質和不發光黑洞本身形成的陰影的成像。拍攝本身是應用了天文上的“甚大基線干涉”(VLBI)技術,使用了全球八個大型毫米波望遠鏡和望遠鏡陣列組網,其分辨能力可與地球大小口徑的望遠鏡相媲美。

  記者:隨著對黑洞的研究更深入,對普通人的認知會有什么改變呢?

  范璐璐:我個人覺得對大眾的意義更在于激發大家的好奇心,促使最新科學知識和研究結果的普及,提高國民科學素養。還會吸引更多年輕人的興趣,從而選擇從事這一方面的學習和研究。

  揭開黑洞“面紗”

  還有多少路要走

  記者:為黑洞拍照片,被稱為是人類與黑洞的第一次直接接觸,很多人認為這很神秘,您怎么看?

  范璐璐:這次拍照拍的是最靠近黑洞的部分,所以更像是和黑洞的一次“親密”接觸。在天文上,黑洞仍然是一大研究熱點,現在所說天文重大研究問題“兩暗一黑三起源”中的一黑就是指黑洞。黑洞之所以神秘,一方面源自其獨特的性質;另一方面是我們對其的了解仍然有限。這次給黑洞拍照是黑洞研究過程中的一個重大成果,但也僅僅是黑洞諸多研究中的一環,我們需要更多更大的觀測設備,并希冀很多的年輕人投入到這方面的研究當中,從而逐步揭開黑洞神秘的面紗。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郭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