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在與病魔斗爭12年后,全國勞動模范、東辛采油廠營二采油管理區采油6站高級技師吳吉林因病去世,年僅45歲。

只有初中學歷的他,自1992年參加工作以來,從維修工開始干起,一直堅持學習,堅持鉆研。他先后創造85項發明創新成果,其中4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9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同時,他還創立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在身患癌癥的這12年,他也從沒有停止過創新的腳步,在病床上堅持自己的研究。
“人怎樣活也是一輩子,與其讓病魔嚇倒,還不如鼓起勁來做點該做的事,做點有價值的事。活不出生命的長度,那就活出寬度和厚度。”這是吳吉林寫在日記里的一段話,也是這位全國“最美職工”和時間賽跑的感人故事。
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堅持鉆研
18歲那年,吳吉林成為了勝利油田的一名維修工。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吳吉林一直堅持鉆研,閱讀了大量專業書籍,并致力于解決油井的各類難題,先后取得了多項革新成果。2004年,他還和妻子王春梅一起報考了工人技師,并雙雙中榜。
2007年,就在吳吉林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掛牌的第二年,他被診斷患有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主治醫生告訴妻子王春梅,這是一個無法治愈的絕癥,壽命也許只有3個月到半年的時間。

突如其來的噩耗,讓吳吉林短暫陷入了悲觀,但他很快就振作了起來。為了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也為了讓自己每天更加努力地學習奮斗,他為自己制訂了一個特殊的考評表,在完成一項工作后,他就會在考評表后面劃上一個對號。
確診癌癥12年來,吳吉林做過大大小小28次手術,每天需要吃下1公斤左右的中藥制劑,但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創新創造,一直在用堅強的意志與癌細胞抗爭,共在自制的考評表上畫下了3000個對號。在這些對號背后,是他辛苦的付出,也是一個個發明專利和新型專利的創造。
創新創造成為了他的精神支撐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吳吉林的工作崗位是在采油廠的基層班站。多年來,他一方面要負責站上的職工培訓,一方面要巡查油井,解決各類生產技術難題。確診癌癥后,創新創造成為了吳吉林的精神支撐。2009年,吳吉林在做完肝穿刺手術3周后就開始研究多功能抽油井增效裝置,這項技術讓抽油機泵效率平均提高8到15個百分點。后來,這項技術先后在100多口油井上應用,平均增效提高11%以上。

2010年7月,他在病榻上完成的成果,從全國217項QC質量管理評選成果中脫穎而出,奪得全國一等獎。當地一位書法家被他的精神感動,為他題寫了“勝利精神”四個大字。
“東辛采油廠有1500口油井,平均泵效是在60%左右,還有部分是泵效30%的,為了解決這泵效30%的油井,吳吉林一直在努力,頂著癌癥堅持學習,在這過程中,是一次次的圖紙修改,一次次的加工設備部件,他的創新成果為采油廠創造了大量的價值。”吳吉林生前的同事告訴記者,吳吉林累計為采油廠創造經濟效益1.9億元以上。
生命終止 把光明留給他人
3月11日晚,吳吉林去世后,他的家屬撥通了東營市紅十字會的電話,接到消息,市紅會工作人員緊急調取檔案并聯系到山東省紅十字會,隨后省紅十字會派出接收單位(山東省眼科醫院)的醫生連夜趕赴勝利油田中心醫院進行了眼角膜的接收工作。
“不管是健康還是疾病,人總是要死的。在我離開人世的時候,能把眼角膜捐出來,也算是活這一遭的最后價值。”據吳吉林生前同事王維亮回憶,吳吉林很早就有捐獻眼角膜的想法,2016年12月26日,吳吉林簽署了遺體(角膜)捐獻申請登記表,從此成為了一名遺體(角膜)的捐獻志愿者。
吳吉林的生命價值,不僅在于他創造的85項發明創新成果,更是他對夢想的不懈追求和積極的生活態度。他給油田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也給許多罹患癌癥的人帶來了精神力量。身患癌癥12年來,吳吉林一直用鐵人般的意志與病魔作斗爭,他走出了一條閃光的生命軌跡,也讓人看到了他的大愛情懷。
(來源:東營網黃河口晚刊 記者 閆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