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原文
持續打造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
以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為示范樣板,五年培育30個省級創新共同體。
報告解讀
從體制機制上改革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是我省制度創新第一批15個重點項目之一。”濟南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之所以要將其作為制度創新的項目,主要是因為我省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還不夠活、部分領域核心技術缺乏、高技術產業整體規模偏小、科技和經濟發展“兩張皮”格局沒有根本扭轉。
這些問題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省的經濟社會發展。而以省會為依托、集全省科技之力共同建設這樣一個新型的研發機構,正是瞄準了這些問題的癥結,通過實施系列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以技術創新引領我省產業轉型升級和未來產業發展,全面提升山東的經濟發展質量和競爭力。
從組織架構來看,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將會采取理事會決策下的產研院院長負責制,搭建以“產研院+投資發展公司+專業研究所等創新主體”的組織架構,主要開展產業技術分析預測、產業應用技術研發與轉化、前沿創新資源集聚、研發及管理人才培育等事宜。
哪個方向有好政策
就往哪個方向靠
濟南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改革,堅持的是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沒有主管部門、沒有行政級別,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推動市場化的科研定位,采用市場化的資源集聚,建立靈活包容、開放創新、融合共享的體制機制。
這種靈活包容,體現多個方面。上述負責人介紹,“舉例來說,產業技術研究院下設的專業研究所可以自建,也可以加盟。地點也不局限在濟南,可以在全省,乃至全國、全世界布局?!?/p>
“這將是一個‘四不像’的新型研發機構。”上述負責人表示,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不像事業單位,不像高校,不像企業,也不像科研院所,哪個方向有好政策,就可以往哪個方向靠,“目的就是全力推進科技成果的應用轉化和落地,服務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我省的經濟結構,讓其成為我省未來轉型升級的助推器。”
高校教師可兼職
容錯機制鼓勵創新
“為了給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提供更好的支持,我們借鑒雄安新區、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的先進做法,結合山東實際,提出了四個方面的14條扶持政策。”濟南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其中,在財政金融支持力度方面,將設立產業技術創新專項資金,前兩年,山東省、濟南市財政分別安排5億元,5年內逐步增加至各10億元,主要用于產研院機構建設、重大原創技術項目的組織實施、各類創新資源的集聚、人才隊伍建設及產業創新服務能力建設等。同時,各市也要列支相應財政資金,扶持本地加盟的專業研究所建設。
“我們在建設中,不僅要通過政府扶持,還要走市場化的路子。”上述負責人表示,要建立專門的產研院投資發展公司,吸引社會資本,設立投資引導基金,投資產研院各專業研究所衍生孵化項目。省市相關引導基金在等同條件下優先給予產研院衍生企業融資支持。
為了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鼓勵高校院所教師、科研人員到產研院兼職,高校、科研院所認可其在產研院的工作業績,并作為考核和職稱評聘的依據。同時建立符合創新規律的容錯機制,鼓勵科研人員敢于挑戰,勇于創新。
落戶濟南高新區
建設分為兩個階段
據了解,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采取省市共建模式,由濟南市全面承接建設工作。目前,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已經初步確定落戶濟南高新區僑夢苑。
據悉,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分兩個階段。今年是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建設元年,從2019年到2020年,將建設產研院運營管理制度,初步構建市場化運作的新型研發機構治理體系,在創新專項經費管理、人事制度、績效考核、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管理、科技項目管理等方面形成比較完善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實現動態科學管理,建立起有利于人才創新創業的制度與環境。
從2021年開始,產研院將進一步發力,從2021年到2025年,建成具備良好自我發展能力、具有國際影響的新型研發機構,引進培養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與團隊,在量子科技、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若干產業前沿性、關鍵性、共性技術領域實現大突破,涌現一批在行業內具有重要影響的上市企業,催生一批原創性新興產業。建設“百千萬”工程,努力實現加盟新建科研機構100家左右,累計衍生孵化企業1000家左右,轉移轉化先進技術10000項左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劉雅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