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和降雪一同到來的還有所謂的“溫馨提醒”,稱人工增雪用碘化銀危害健康。14日,記者從濟南市氣象局了解到,這種說法并不正確,人工增雪碘化銀用量極小,分散在很大的區域里面,單位面積的含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濟南市人影辦人工增雪作業現場。 視頻截圖濟南市人影辦人工增雪作業現場。 視頻截圖

  人工增雪影響健康?

  引發不少市民擔心

  此次人工增雪從13日晚開始,忙了一夜的人影辦工作人員發現,比雪花跑得還快的是謠言。

  13日,齊魯壹點的壹粉反映,網上有一些人工增雪影響健康的說法,特別會影響寶寶健康。“因為人工增雪用的炮彈是碘化銀,雪中會含有。請家中有寶寶的市民,一定要注意:第一不要吃雪。第二玩雪后及時洗手防止對皮膚的傷害。第三雪融化后的3-4天內是碘化銀漂浮物最多的時候,一定要出門戴口罩。”

  “這到底是真是假啊?”壹粉問。這涉及孩子的健康,家長們不敢大意,很多人都開始在朋友圈、QQ群里轉發。

  增雪所用碘化銀

  每平方公里只有1克

  14日,濟南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強調,在人工影響天氣中使用的碘化銀,是不會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傷害的。

  濟南市氣象局官方回應,人工增雪確實會用到碘化銀,通常的人工增雨(雪)是通過一定的手段在云霧厚度比較大的中低云系中播散催化劑(碘化銀)從而達到增雨、增雪目的。

  濟南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解釋,經計算,人工增雪釋放的催化劑大約每平方公里只有一克碘化銀,這個過程是一個微物理過程,而不是產生新物質的化學變化。碘化銀用量極小,分散在很大的區域里面,單位面積的含量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那火箭彈有沒有啞彈,發射之后會不會掉下來砸到人?”相關負責人解釋,此次火箭彈發射沒有出現啞彈,發射的火箭彈一種彈頭本身外部是纖維,發射后變成類似棉絮的纖維飄落,或者基本看不見。另外一種彈頭帶有降落傘,發射后降落傘自動打開,帶著剩余的部分緩緩飄落到作業區域內。

  濟南市人影辦相關負責人說,市民不用擔心,因為人工增雨(雪)的作業點都設置在人很少的郊外,還有非常嚴格的作業要求。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皇 實習生 張金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