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正月初二,中國很多地方都有回娘家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要帶上禮品回自己的父母家。

  回娘家有很多講究,比如帶禮物一定要帶雙數,不能帶單數,一般是四份,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回娘家只吃中午飯,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女兒回到娘家,如果家中有侄兒,當姑姑的必須要給侄兒紅包。

  回娘家并不只是在大年初二,也有一些地方定在正月初三。在中國陜西、河南等一些地方,甚至有六月六回娘家的習俗,是與收麥打場的季節相關,俗謠云:“收了麥,打罷場,誰家的閨女不看娘。

   濟南

  大年初二,是已嫁的姑娘——老濟南稱“姑太太”回娘家省視父母的日子。平日姑太太一般不回娘家,姑爺無事很少去岳家,外孫輩也難得一見。如今趁新春正月過年,骨肉團圓,高高興興敘天倫之樂。

  姑爺陪妻子、孩子去岳家是一件很鄭重的事,須先備下幾樣禮品。富裕之家可去買上金華火腿、板鴨、桂圓、好酒等,普通人家多是買幾盒糕點,外帶兩個鮮果簍子,也能拿出門去。

  姑太太剛進二門,就有人喊:“姑爺來拜年啦!”正屋里的岳父、岳母趕快笑逐顏開地掀開棉門簾迎出來。兄弟、嫂子等也都出來了,四合院里頓時一片歡聲笑語的寒暄。

  姑太太先來到正房,在供著祖先牌位的八仙桌前叩頭,向父母拜年,隨之姑爺拜年。外孫輩更是磕頭如搗蒜,給姥爺家的長輩一一拜年,當然,一包包紅紙壓歲錢和一把把糖果逗得孩子興高采烈。

  姑爺被尊為“貴客”,娘家要擺兩三桌豐盛的筵宴款待,每桌都是雞魚肉肘,八個碟子四個碗。入席時姑爺要坐在上首位子上,由內兄內弟等人陪同,岳父只過來敬酒而不陪席。

  青島

  從臘月二十二晚上,嫁出去的青島閨女就不能再進娘家門了,一直要等到正月初三,才能和女婿孩子一起回娘家。

  過去都比較窮,講究卻特別多,閨女回娘家是必須中午前回家,太陽落山前走的,帶的禮物也很講究,年三十晚上祭奠用的雞是必須帶著的,但是娘家卻往往不會留,因為雞音同“饑”。

  老丈人健在的,必須帶酒,不管會喝不會喝都必須準備。

  剛結婚的新女婿第一年上門,買的禮品有六斤肉、六斤魚、六個饅頭、六盒點心等總共六個六,湊起一個六六大順。饅頭是要頭面的,魚則以黃花魚最高檔,因其顏色發黃,特別吉祥。

  娘家的準備也很有意思,年夜的餃子,至少是初二晚上“送年”的餃子,是要給女兒留一些回來吃的,因為以前當媳婦的在家里地位低,有吃不飽的可能,回娘家總要添補一下吧。

  女婿一般是要吃六個荷包蛋的,在“雞蛋就是好東西”的年代,六個荷包蛋就是對女婿的最高禮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