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

  閨女回娘家的當天中午一般吃餑餑,下午吃餃子。

  初二媳婦帶女婿(有孩子的話也帶上,有多少帶多少)回娘家,實際上女婿是主角,這次的名義叫“拜丈人”,住一宿就回。

  禮品嘛,一般用包袱包四個餑餑和八個蓮子帶上,這兩種面食,因為承載了“四平八穩”的寓意,所以特別重要,屬于非帶不可的。

  此外,可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帶點酒和桃酥等。

  正月十六,女婿還要把媳婦送回娘家,這次是把媳婦放丈母娘家自己走人,這叫做“住媽家”。

  在威海,閨女過年回娘家也有在初六進行的,為什么要選在初六呢?

  還有一句俗語呢:“先看姑,后看舅,丈母娘最靠后。”盡管對女婿而言,丈母娘是最靠后的,但仍要選一個吉利的日子,陪著媳婦回娘家,所以就選擇了既靠后又吉利的初六。

  回娘家的時候,需要帶一些禮物,這些禮物都是盛放在用細竹片編的箢子里。

  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帶的都是由閨女親手蒸的大餑餑六個或者八個,餑餑上有用染料點的八個紅點,預示著娘家來年發財的意思;條件好一點的家庭,還要綴上從商店買來的桃酥,一般為二斤,桃酥是專門孝敬老人的食品,用紙包裝,上面壓張紅紙,預示著娘家來年紅紅火火。

  初六的這天晚上,閨女和女婿是不能在娘家留宿的。可這回婆婆家的時間,也有講究,不能太早,太早了,顯得娘家招待不周到;也不能太晚,娘家人一定會在太陽下山前催著閨女和女婿回家,意思是頭頂著太陽回家,一定能過好日子

  濟寧

  結婚第一年,小兩口一定要在初二至初四回娘家,這叫“雙拜節”。吃飯的時候新女婿要坐主賓,陪同的必須是同輩或者是小輩,長輩一般不能在場。吃飯時,不能上水餃,意思是捏了嘴不讓說話。

  另外,每年的正月十六都會有娘家的人(一般是侄子,沒有侄子的就自己去)來叫,一塊回娘家。

   臨沂

  在臨沂,如果要按正規的風俗,那就是正月十六才是出嫁的閨女回娘家的好日子。這之前也可以回去,但無論你回去多少次,到了正月十六這一天是非回不可的。

   泰安

  初二這天中午,招待新女婿的酒席很有講究,不管多大年紀、多大輩分的人都要坐在下手,得讓新女婿坐在正位子上。

  席間上菜也有一定的程序,一般是先上些點心、糖果之類的六種小吃(也有上八種的,分為四干四鮮),簡單吃點就正式上菜開席。當酒席進行到一半時才能端上整魚這道菜,可只要魚上了桌,就會有一個端著空盤子的人來到新姑爺面前為廚子討紅包。

  送了紅包后就輪到小舅子或是侄子輩的年輕人“獻”酒了,這時新姑爺就可以根據獻酒的人隨時決定是否需要掏紅包,一般是只給與妻子血緣關系比較近的小孩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