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年底,我省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正式出臺。截至目前,20個配套文件中的17個已陸續頒布,標志著我省基礎教育立體化綜合改革頂層設計大致完成。本次改革強調市域統籌和整體推進,鼓勵基層首創和大膽實踐,為山東教育改革按下快進鍵。
從管理到治理:給每一位校長“危機感”
本學期伊始,威海正式啟動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首批100多位中小學校長“摘掉官帽”,退出行政序列,不必再參加當地按行政級別召開的會議和各種活動。
現行校長職級制改革多數僅以校長為主,而此次威海市校長職級制改革,將校長、副校長和黨組織書記、副書記全部納入職級制改革范圍,取消行政級別,實行校長、副校長任職資格制度。
威海的這一改革舉措,源于我省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試點取消學校和校長行政級別,實行校長職級制管理。擴大中小學辦學自主權,完善目標管理和績效管理機制。
“如果把改革對象僅局限在校長,可能整個管理團隊在今后工作當中會存在問題。將校長、副校長等全部納入改革范圍,這樣有利于促進管理團隊的發展和梯隊的建設。”威海市市長張惠告訴記者。
早在2004年9月,濰坊市便在全國率先取消中小學校行政級別,一舉摘掉中小學校長的“官帽”,實施了以中小學校去行政化改革為核心的簡政放權探索。今年我省在原有青島、濰坊2市試點的基礎上,新增煙臺、威海、菏澤3市開展試點。
校長職級制的實施,使每一位校長都有危機感,因為校長不再是“官”,而是一份專業化的職業。“取消中小學和校長行政級別等舉措,不僅對于校長和學校管理隊伍建設有重要意義,也會對教育家型校長的涌現和學校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產生深遠影響。”濰坊市教育局局長徐友禮說。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