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遠遠的跟著他就行了,保持個幾百米的距離,不然容易引起它的懷疑。

  解說:

  趁著大罐車司機下車吃飯,記者也走進了這家飯館,與這位司機攀談起來。

  記者:

  你給他拉多長時間了?

  司機:

  有半年了。

  記者:

  你這多長時間跑一趟?

  司機:

  得跑幾趟。

  記者:

  你這一車能拉多少?

  司機:

  一車30多噸。

  記者:

  不止你一個車吧?

  司機:

  對。

  解說:

  記者調查發現運送污水的罐車還不止一輛。根據司機提供的線索,魯抗污水處理中心存在違法轉運高濃度廢水的重大嫌疑。為了及時獲取魯抗外排廢水的水樣,記者找到濟寧市環保局并連夜進入魯抗污水處理中心進行調查。

  巧的是,一進廠區就看見一輛與前一夜追蹤的同樣大小的罐車停在污水池旁邊。在記者再三追問之下,企業環保人員終于承認這是運污水的。

  記者:

  一個月能來多少車?

  山東魯抗醫藥股份公司環保站負責人陶小紅:

  不好說,有時候(一個月)來幾車,有時候一個月都不來,偶爾來一次,我們就層層審批給它接一點。

  記者:

  只是給他幫個忙?

  陶小紅:

  對,幫個忙。

  解說:

  真的是幫忙嗎?在企業的電腦記錄中,記者發現,有多家化工廠以及魯抗的分公司向魯抗污水處理中心運輸高濃度污水。在這份臺賬中每天都記錄有外來污水的企業名稱、結算價格和距離。

  按照我國環保法規的要求,企業污水不得外運,必須就地處理。很明顯,魯抗接收外來企業污水的行為已經涉嫌違法。

  記者:

  你這個里面有什么污染物?

  陶小紅:

  有一些庫里的水過來的,COD和氨氮

  解說:

  還有抗生素嗎?

  陶小紅:

  抗生素基本上沒有殘留。

  解說:

  真的沒有殘留嗎?在魯抗污水處理中心,記者對企業處理后的外排污水進行了取樣分析。據檢測,四環素類抗生素的濃度為53.688微克每升,是此次檢測自然水體中抗生素濃度的上萬倍。

  如此高濃度的抗生素廢水源源不斷地排入外環境中,那么這樣大肆的違法行為難道就沒有監管嗎?按照南水北調工程對山東濟寧市水質的要求,在大運河附近的企業COD排放標準,也就是化學需氧量排放標準被限定在200毫克每升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