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派記者 張洪波 4月21日發自寶興
蘆山強震,學校成為當地百姓在遭遇災難時首選的避難場所。記者在此次地震重災區之一的寶興縣靈關鎮看到,在全鎮絕大多數房子倒塌、裂紋的情況下,靈關鎮中學不僅屹立不倒,而且成為鎮上臨時安置點,安置了全鎮絕大多數村民。
4月21日,記者在徒步5個多小時后,終于從蘆山縣趕到寶興縣的靈關鎮。在到達之前,據從靈關鎮出去的村民講,鎮上房子損壞非常嚴重,“90%的房子都或塌了或裂了。”記者到達后,發現靈關鎮的震后情況確實很嚴重,全鎮停水停電,雖然21日恢復了通訊,但也只有部分手機能接收到信號。靈關鎮通往蘆山縣的路不斷被余震引起的山石坍塌堵死,雖被多次打通甚至爆破,但又多次被堵,所以導致救援物資運輸上不來。由于停水,當地居民甚至連喝水都成問題,只能飲用山水。
令人欣慰的是,在靈關鎮的滿目瘡痍中,靈關中學的幾座嶄新的教學樓不僅屹立不倒,甚至連一條裂紋也沒有,顯得分外醒目。因為樓房結實,靈關鎮的臨時安置點也設在這里,全鎮絕大多數受災村民,以及所有救援和志愿者隊伍都住在這里,而靈關鎮抗震救災指揮部也設在學校旁邊。
靈關中學校門口,刻著“澳門特別行政區援建”字樣。據鎮里有關領導講,靈關中學是在5年前的汶川地震后,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援建的,非常結實。在此次蘆山地震發生后,一些村民就自發到學校里搭帳篷躲避。
“我們對這所學校的建筑質量信得過,汶川大地震給我們和娃娃這么大的教訓,不管誰來建,都必須首先把學校建好。”當地村民告訴記者,自從汶川大地震后,無論援建單位還是當地政府,都對校舍質量非常重視,這才讓當地村民對學校有了信心。在地震后,他們選擇把這里當成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