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山東頻道2月22日電 21日,山東鄒平南部山區的西董街道東峪村舉行其特有的“東峪車子燈”民間舞蹈表演,迎接元宵節的到來。演員們手推車子燈,踩著鼓點,交叉串花,似行云流水,在伴舞彩扇的襯托下,賞心悅目。 “東峪車子燈”民間舞蹈形式起源于抗戰、解放戰爭時期。東峪村農民戰時手推獨輪車支前,為夜間照明,在車上掛有馬燈,后軍民在慶祝勝利和豐收時,便做成“車子燈”進行表演,“東峪車子燈”的民間舞蹈形式由此變化而來。 “車子燈”由上下2個彩色圓燈籠、軸承、主軸、小轱轆、光源組成,演員推動車子燈,上下的2個彩燈籠在軸承的帶動下邊走邊轉,表演形式有跑四門、剪子股、蝶戲燈、柳樹行、鯉魚翻身等12種花樣,成為此地獨特的民間舞蹈景觀。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因各種原因,“東峪車子燈”曾一度停演。近年來,在民間藝人的搶救下,“東峪車子燈”于今年春節期間又重放異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