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1082335370
20130301082335551
20130301082336517
20130301082336985
初次聽說馬耳他,是在亨弗萊·鮑嘉的經典之作《馬耳他之鷹》里,可惜那電影跟馬耳他并沒有太大聯系。實際上馬耳他共和國是個獨立的微型地中海島國,一共擁有316平方公里的領土,只比北京的豐臺區略大些,由三個島組成,分別是馬耳他主島、較小的Gozo島和Comino島。馬耳他的戰術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它位于歐洲和北非之間,并且與意大利的西西里島隔海相望,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也因此受到了各種不同文化的影響。它曾經先后被希臘人、迦太基人、羅馬人、土耳人、阿拉伯人、諾曼人、英國人占領過,直到1964年才宣布獨立,1974年才正式定名為馬耳他共和國。馬耳他共和國是歐盟屬國,且屬于申根簽證國,這更是給游客提供了極大方便。
馬耳他是個適合“懶洋洋地啥都不干”的地方。從意大利首都羅馬到馬耳他乘飛機只要1個半小時,在經歷了羅馬的繁華喧囂之后,到馬耳他靜靜心、歇歇氣兒,著實是個不錯的選擇。也可以由意大利的西西里島出發乘海上渡輪,4個小時后就能到達馬耳他首都瓦萊塔(Valleta)。
舊都美迪那的往日輝煌
馬耳他的舊都美迪那,位于島西部的丁力高原上,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青銅時代。美迪那的原名叫做美麗塔,是腓尼基人起的。而美迪那的意思則是高墻圍繞的城市,是阿拉伯人占領時代給改的名。中世紀沒有飛機和大炮,美迪那憑借高高在上的地理位置和堅實的城墻,擁有超級防御優勢,易守難攻。
馬耳他騎士團在島上定居下來以后,發現美迪那的戰略位置雖然一流,但是因為東海岸線地勢較為平坦,防御性太差,敵軍很容易長驅直入。所以,騎士團就決定在海岸建個防御性質的新都,并以當時騎士團領袖Jean Parisot de la Valette來命名。如此這般,馬耳他也就有了個新首都,名曰瓦萊塔。這之后,美迪那就成了廢都,它的人口也普遍遷往了瓦萊塔。到2010年年底,美迪那的常駐人口不到300人。而今,美迪那的地位雖然一落千丈,但仍然是馬耳他旅游的一個必訪之處。狹窄曲折的石板路,沙黃色墻壁上披掛的綠葉黃花,精美的鐵制門環……這可是個懷舊溫古的好地方。
如今這城里只有一間酒店,幾家餐館和售賣玻璃紀念品的商店尚在營業。到了晚間,游客離去,這座沙黃色的古城便幾乎是空城一座,唯有城墻上城徽的圖案和城門入口威風凜凜的獅子還隱隱暗示著這里往日的輝煌。
美迪那城里最值得一觀的是18世紀初重建的巴洛克式圣保羅天主教堂。教堂建筑十分精美,氣勢恢宏,至今這里還在按時舉行彌撒,我們去時正巧趕上一對新人舉行婚禮。性感的馬耳他新娘身著看起來有些年頭的奶白色織花刺繡婚紗,當她把頭紗放下,緩步走上紅毯的那一刻,時光仿佛都停滯了。恍惚這幾百年來,流水年長,無論島外的世界如何變化,島上的一些東西沒有改變。
新都瓦萊塔悠然自得
瓦萊塔位于馬耳他島的東部沿海地區,被地中海地區最大的兩個天然海港所包圍,其軍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作為歐盟國家中最小,但是文化遺產最豐富,防御功能最完善的都城,瓦萊塔被收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號稱是基督教軍式建筑和“完美城市”理論相結合的范例,瓦萊塔全城被包圍在厚而堅固的石墻里,環繞城池的8座防御堡壘很合教廷圣意地以基督教8圣徒命名。瓦萊塔的圍墻堡壘和內城街道設計是意大利人Francesco Laparelli完成的。此人雖然沒能像他的老師米開朗基羅那樣名垂青史,但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不僅是美第奇家族的軍事建筑師,還曾是圣彼得教堂的建筑監理。
瓦萊塔城里高低起伏,每個街角的轉彎處都能帶來不同的景觀感受。黃白為主色調的建筑物上大都有著突出的綠色陽臺,襯著灰色巨石城墻和蔚藍的地中海,構成很有韻味的立體圖畫。城市中心歷史悠久的咖啡館,為了幫客人避過地中海的驕陽,借由樹蔭、木頭桌椅和陽傘在廣場上組成了光和影錯綜交織的影像。人坐在疏影下,吃一塊柔軟美味的巧克力蛋糕,喝杯咖啡,空氣中都是閑適的味道。偶爾有花貓邁著輕盈悠閑的步伐從椅子邊靜靜走過,站定,幽幽回眸看你一眼,再繼續走它的路,這就是地中海區的魅力所在。如今,瓦萊塔城商業發達,英國和意大利時裝牌子都在這里落了腳,配備了精致的鋪面,街上熙來攘往,熱鬧非凡。相隔幾步的馬耳他本地的裁縫鋪子里,耳朵上別著鉛筆的裁縫一邊喝著咖啡大聲閑扯,一邊在給客人量尺寸,店里時不時傳出爽朗的笑聲。
懸崖,碧海,碎浪
從首都瓦萊塔出發往西,歷時約半個小時,可以到達丁力懸崖。那是刀削斧鑿一般的臨海懸崖,下面遍布碎石和薄薄的黃綠植被。從崖上往海上看過去,海和天在遠方交融在一起,分不清是海融入了天,還是天溶進了海,大有世界盡頭的意思。有風的日子,能聽到海風從耳邊呼嘯而過,頭發也張牙舞爪地配合風的節奏。大片的懸崖上,有一座孤零零的石頭教堂,教堂對著大海的一面有個石頭露臺。倚在露臺欄桿上往外看,海天相接的地方霧氣蒸騰,腳下是一片深湛的藍色。石頭教堂對面就是公交車站,1個小時一班車,錯過了也不要緊,可以一邊吃仙人掌果,一邊再欣賞一個小時的海景。仙人掌果肉鮮甜,不過皮上時常有尖刺,吃的時候要分外小心。離教堂不遠的地方還有一間小餐廳,艷陽高照,天晴風大的日子,在餐廳露臺的陽傘底下,悠閑地喝一杯冰涼的果汁,是千金不換的好享受。
坐風馳電掣的公交車從丁力高原出發,20分鐘就能到馬耳他有名的藍洞。風和日麗的日子,可以乘小船前去近距離游覽。可惜我們去的時候不巧,海上風浪太大,連上下船的小碼頭都被淹了。船自然是上不去了,一個熱愛閑扯的船老大沖上來自告奮勇地給我們拍照,順便指給我們看他色彩斑斕的小船。雖然沒去成藍洞,但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情卻是領教了。那海浪帶著一整面水墻迎面拍來,比板兒磚還有爆發力,砸在巖石上,成了一地細碎得不能再細碎的白渣,隨著海風飄飄散去,順便反射著七彩的光韻。小船碼頭的旁邊有個細長的小規模海灣,四壁都是棕灰色的巨巖,岸邊兒上為安全起見綁著輪胎,居然成了個天然的海水泳池,感覺跟沙灘大不一樣。風大浪高的時候,游泳的人被半人來高的海浪拋來拋去,刺激得很,尤其適合一不怕死,二不怕傷,三不怕吐的人。
攻略:
簽證:拿到任何一個申根簽證國的簽證,就可以前往馬耳他旅游。從國內,直接申請馬耳他簽證可以通過位于北京的馬耳他駐華簽證中心辦理。
交通:從歐洲各大城市都有直飛馬耳他的航線。比如,從意大利首都羅馬乘飛機到馬耳他的直航航線只需要1個半小時,從德國各大城市出發則需要3到5個小時不等。國內的游客可以把歐洲城市游和馬耳他海島游結合起來,在經歷了城市游的緊張以后,到地中海體驗一下海島風情。
從國內各大城市也都有航班可以飛抵馬耳他,不過大都需要轉機,飛行時間約20個小時。
住宿:馬耳他的酒店不貴,條件很好的4星級度假酒店的海景雙人房約100歐元/天,首都瓦萊塔的3星級酒店約70歐元/天。旅社和小旅店則更便宜些。
喜歡購物和熱鬧的游客可以選擇住在首都瓦萊塔或距離瓦萊塔很近的Sliema和St.Julian's。喜歡清靜又愛游泳的可以住在Bugibba和Qawra。潛水客可以選擇住在Gozo或Comino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