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是封建社會等級最高的貴族府邸, 北京市現存王府多為清代遺存,分為親王府、郡王府、貝勒府、貝子府4個等級。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變遷,許多王府或成為積淀厚重的文化景觀、或幾經修繕改為他用、或只剩下一方遺址殘垣。小編帶大家一起探尋北京城里的王府。
1 恭王府
恭王府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府在前,園在后。恭王府的開放,早在30年前就被提上議事日程。王府占地約 3.1萬平方米,分為中、東、西三路建筑,由嚴格的軸線貫穿著的、多進四合院落組成。府邸不僅寬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規制。明顯的標志是門臉和房屋數量。親王府有門臉五間、正殿七間、后殿五間、后寢七間,左右有配殿。
恭王府作為清朝親王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規整、工藝精良、樓閣交錯,充分體現了皇室輝煌富貴的風范和清致素雅的風韻。
地址:西城區 什剎海(攻略) 前海西街17號(近定阜街)
行車路線:乘13、107、111、118、810、823、701路到 北海(機票) 后門站下車,沿龍頭井街至柳蔭街
開放時間:8:30~17:00(無休息日) 票價(元):5元
2 鄭親王府
鄭親王府坐北朝南,原布局自東而西分三部分。這里最為著名的是它的花園“惠園”,是京師王府花園中的最佳者。
目前,鄭親王府只存東部殘留,有街門,面闊三間;正門面闊五間,前出踏步之間,浮雕丹陛猶存;正殿面闊五間,臺階間亦存丹陛;并存東配樓面闊五間,西配樓只剩靠北面闊三間;最后為正寢,面闊五間。鄭親王府今為國家教育部址,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西城區大木倉胡同37號
3 克勤郡王府
克勤郡王府是清廷封給岳托后人的三處府邸之一,規模是最大的,東與羅科鐸第三子諾尼的貝勒府相鄰。克勤郡王府平面布局與王府規制尚符,正殿闊五間,前出丹墀,左右配殿闊五間,后殿面闊三間,后罩正房面闊七間。府路南影壁尚存,府前部只存東翼樓。后部的內門、后寢與東西配房、后罩房均保存完整,西部跨院也存大部原有建筑。
地址:西城區新文化街(原石駙馬大街)西口路北
4 淳親王府
淳親王府為康熙帝七子淳親王允佑的府邸,允祐于雍正元年(1723)晉封淳親王。此府是受封郡王后建成的。咸豐十年(1860),王府成為英國 (度假) 使館。《嘯亭雜錄》載:“淳親王府在玉河橋西岸。”《順天府志》載:“王諱允佑,圣祖七子,謚曰度。裔孫奕梁降襲,后俗稱‘梁公府’,今廢為英國使館。” 現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5 禮親王府
禮親王府的所在地在明代是崇禎皇帝外戚周奎宅,后為代善所有。現大殿門下部雕有云龍,工藝為明代手法。王府分三路,中路有正門、二道門、銀安殿、穿堂門、神殿、后罩樓等;西部是花園,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設計十分巧妙;東部是王爺和其家人休息的房間。
王府的主要建筑,分前后兩組。前部有正門(宮門)、正殿及其兩側翼樓,后殿及其兩廂配殿。后部自成庭院,前為內門(二宮門)、前堂、后堂及其兩廂配房,最后為后罩樓。
地址:西城區西皇城根南街西側
地址:東城區東交民巷正義路西側5號院
6 慶親王府
慶親王府為清末再封慶親王奕劻的府邸,占地寬敞,建筑宏偉,東起松樹街、西至德內大街、南起定阜街、北至延年胡同。王府建筑分三大部分。中央是主要殿堂,現只余后寢一座。東部亦已改建。現只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西部是王府的生活居住區,有三組并排的院落。原廳堂均有名稱,懸有匾額。最后是一座二層樓,俗稱梳妝樓或繡樓,現存三組院落,各有大門出入,1949年后,京津衛戍區司令部設此,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西城區定阜街西部路北
7 豫親王府(遺址)
該府建于順治朝,前身為明代諸王館址。從《乾隆京城全圖》上看,該府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面闊五間的正門,面闊五間的大殿(進深三間),有丹墀,各面闊五間的東、西翼樓,面闊三間的后殿,面闊七間的后寢和面闊13間的后罩排房。大殿兩側各有三進院落的東、西跨院。中軸線上建筑之大殿和后寢部分,近似紫禁城的外朝與內廷。不過因王府主要架構已被拆除,現存遺址只有門口的兩個臥獅、老豫親王府門外擺設,再無其他遺跡可尋。
地址:東城區帥府園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