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濟南2月21日訊(記者 喬顯佳) 21日,由省考古學會主辦、省考古所承辦的我省2012年田野考古工作匯報會在濟南舉行,就一些重大考古工作進行交流并向社會通報。
在國家公布的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3個項目中,山東3個項目入圍:曲阜魯國故城、泰安大汶口遺址、汶上南旺大運河樞紐工程。2012年,我省文物工作者在魯國故城周公廟宮殿區內,已揭露一座東周時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整體布局規整、清晰的魯國宮殿區,在兩千年后漸露真容。還揭露出唐代的多座建筑、道路等相關遺跡。對魯國故城南東門遺址的大面積揭露基本鎖定門址,此門在當年魯國故城重要地位逐漸顯露。
大汶口遺址考古工作在沉寂數十年后啟動,去年一年已揭露出多座保存較好的房屋建筑基址,6000多年前的古人生活場景猶如一幅山水卷軸,正在美麗的大汶河畔徐徐拉開;有“中國第二都江堰”之稱的南旺分水樞紐工程,經過2012年多次考古發掘,逐漸從荒蕪中再現,隨著考古遺址公園初具規模,其文化成果正在惠及當地民眾。
我省文物部門就大遺址保護工作進行“摸家底”。首先勘探各大遺址,在基本掌握其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再規劃利用。省考古所在平度即墨故城,海岱文化遺產咨詢保護服務中心在鄒城邾國故城、伏羲廟遺址等展開大規模勘探,單一遺址面積達數平方公里或十幾平方公里,初步掌握了各城址規模。
2012年可以說是山東考古和大遺址保護工作的豐收年。其中,沂水“紀王崮”春秋大墓發掘在國內引起廣泛關注,出土大量精美青銅器、玉器,該發現也以較高的學術重要性被評選為“2012年全國六大考古新發現”。去年也是我省宋元考古的大豐之年,煙臺高新區、濟南章丘等地均有大規模的宋元墓地發掘,尤其萊州宋代紀年壁畫的發掘,豐富了相對匱乏的宋元考古資料。
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謝治秀說,我省對2014年大運河申遺工作更是高度重視,省政府與有關市簽署協議,省市合力將大運河建設成“文化生態長廊”。齊長城重要區段的保護也已全面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