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訪非物質文化遺產
提到臉譜,人們自然會想到那一張張五彩斑斕的京劇臉譜,它們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元素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精髓。然而,在古代,我國民間流傳最廣泛、譜式內容最為豐富的并非京劇臉譜,而是社火臉譜。如今,這一古老民間藝術形式已逐漸走出人們的視線,在濟南,唯有侯氏社火臉譜仍在傳承。
楚莊王 “春官老爺”扮
1月22日,我們來到侯氏社火臉譜第六代傳人侯志新的家中。這是天橋區萬盛街的一處鐵路宿舍,北向一間不足十平米的創作室里掛滿了大舜、秦瓊、姜太公、福祿壽喜神等各式臉譜,琳瑯滿目。在“社火臉譜世家”的絳紅色匾額下,掛著根據金木水火土五行原理設計的五神臉譜,造型粗獷、色彩濃烈。沙發旁還堆放著一摞為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創作的“東方鳳舞”,明黃、艷紅、鮮綠、湛藍的色彩跳躍,古樸與現代交融。
在濟南鐵路局客運段工作的侯志新,風塵仆仆地從重慶趕回家,水也顧不上喝一口,就跟我們講起來了侯氏社火臉譜的往昔。
侯志新介紹,“社火”亦稱“射虎”,“社”是“土地之神”,“火”為“紅火熱鬧”之意,“社火”指的就是在祭祀、迎神賽會上的各種扮玩、雜耍表演。社火產生的年代久遠,隨古老的祭祀活動而逐漸形成。人畫上神像臉譜就有了人神共通的感覺,社火臉譜由此而來。從古代“假面”、“涂面”發展而來的社火臉譜,堪稱是中國最古老的臉譜。
“在民間,說起社火的祖師爺,人們常提到的是莊王老爺,莊王就是楚莊王!焙钪拘抡f,據傳,遠在春秋戰國之時,楚國和齊國交戰,適逢年末,楚莊王被圍在一個城池里無法突圍。大臣們一番苦思冥想,得出一條妙計:楚莊王扮成“春官老爺”,侍衛扮成執事,御林軍扮成樂隊,大臣扮成金剛,宮女扮成春姑娘(秧歌隊),敲鑼打鼓地開出城門。齊國軍士還以為是天兵天將下凡,圍觀這突然來臨的天外來客。楚國君臣則敲敲打打,不慌不忙地走出了包圍圈。楚莊王為了紀念這次脫險,每年正月都要按照出逃時的陣容鬧社火,楚莊王本人也被尊為社火的祖師爺。
齊魯大地是社火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遠古時期,山東境內泰山、千佛山、孝堂山等地就有“拜山走社”的傳統。隨著時代的變遷,社火臉譜不再僅僅用于表演,而且逐漸發展成一種民間文化藝術品。老百姓將社火臉譜懸掛在家中,以祈求平安、吉祥。
“老濟南的院子中設有香臺子,每年臘八一過,老百姓都要在香臺子上掛上新畫的福祿壽三星社火臉譜,影壁墻上掛著石敢當,正廳里掛著武財神關公、文財神比干,養馬養牛的地方掛孟良焦贊,廁所掛廁神梅姑,大門上一般掛門神秦瓊、尉遲恭。因為秦瓊是濟南人,有的人擔心秦瓊太過勞累,就在門上掛鐘馗。村民蓋房子,則要掛石敢當、姜子牙!焙钪拘抡f,這些社火臉譜,通常是畫在紙上,有時也在木頭、磚石上直接畫。
“臉譜侯” 揚名歷城縣
原本像春聯、窗花一樣普遍的社火臉譜,如今在濟南地區保存下來的卻只有侯氏社火臉譜。據侯家記載,侯氏社火臉譜起源于1820年,人稱“臉譜侯”的侯學林是其創始人。
侯志新說:“我太祖爺爺侯學林祖籍歷城縣沙河莊,秀才出身,飽讀詩書,能寫會畫。年輕時,他很喜歡社火表演,經常跟隨鄉親們一起到各處參加祭神活動。對社火臉譜尤為感興趣的他,無師自通,逐漸承擔起為社火表演隊伍畫臉譜的任務。由于他畫的臉譜簡潔明了,靈動傳神,很快遠近皆知,整個歷城縣幾乎無人不知‘臉譜侯’!焙钍仙缁鹉樧V也自此獨成一家。
當時,每逢重大節日或有誰家建宅,能請“臉譜侯”去畫上幾張臉譜都分外榮光。無論是每年正月、三月、九月歷城東郊、西郊、長清等地社火表演,還是三四月份的歷城老僧口廟會(俗稱九天仙女廟會),也都要邀請侯老先生親臨,現場在表演者臉上繪畫神像臉譜。為人和善的侯學林,認為別人請他畫臉譜,是對自己的尊重,總是有求必應,且分文不取。
后來,侯學林年事漸高,應付不過來,就讓兒子、孫子一起幫忙。但這侯氏社火臉譜可不是誰想學就學的,百年來嚴格地遵循著“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祖訓,且只傳長子長孫。
侯志新的妻子李小蘭取下兩個“古董”臉譜遞過來,細細的塵土遮不住時間帶來的暗黃!斑@兩個臉譜,一個是石敢當,一個是老虎頭,都用報紙糊成的,紙太脆了,不能擦,一擦就壞!
由于年代久遠,侯志新夫妻倆也說不清楚這兩個臉譜到底是哪一輩留下來的。我們在臉譜背面交錯相疊的報紙語詞中尋找蛛絲馬跡,終于在老虎頭臉譜的背面找到“民國三年八月”(公元1914年8月)的字樣。石敢當臉譜背面的報紙中則沒有明確時間,從露出的文字推斷,應為解放戰爭時期的報紙。
仔細看正面,只見老虎頭臉譜火焰眉高挑,虎鼻微張,眉心描陰陽魚,臉頰畫銅錢;石敢當臉譜面目猙獰恐怖、獠牙外露、紅舌外掛、怒目圓睜,左下方還留有被焚燒過的痕跡。兩個臉譜描繪的事物不同,用的卻都是紅黑兩色!耙郧暗纳缁鹉樧V用色比較單一,都是紅黑兩種顏色繪制的,黑色就是墨汁,紅色是大紅紙蘸朱砂,朱砂有辟邪鎮宅之用,這也是侯氏社火臉譜的特殊之處!焙钪拘抡f。
藏風箱 臉譜躲劫難
侯氏臉譜的傳承者本就十分有限,在動蕩年代,連生存都成了問題,社火臉譜自然也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
侯志新說,他的爺爺侯玉文參加過中國人民解放軍,經歷過濟南戰役。對于丈夫的參軍,奶奶侯張氏非常支持,她獨自承擔起家庭的重任。受侯氏家族的影響,侯張氏也會畫社火臉譜,她畫過很多臉譜存于家中。
“破四舊”時,身為共產黨員的侯玉文首當其沖,將家傳的社火臉譜視為眼中釘,見到紙畫的就燒,見到磚石上畫的就砸。侯張氏實在不忍侯氏家傳的臉譜全部被毀,就將祖傳的圖譜、臉譜和臉譜模子用油紙包起來,藏進鍋頭的風箱下面,這才使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躲過浩劫。
侯志新又從文件夾中取出幾張祖上傳下來的社火臉譜圖樣,多為大舜、秦瓊、姜子牙等當地名人。這些用毛筆簡單描繪的臉譜畫在泛黃的藥書紙頁上,因久歷歲月,紙張脆薄,吹彈可破。他說,這些圖樣和那兩個僅存的臉譜一樣,都是奶奶費盡心思保存下來的,現在已經是傳家寶,輕易不會拿出來給外人看。
作為家中長孫,小小年紀的侯志新就開始跟隨奶奶侯張氏學習社火臉譜的繪制,他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侯氏社火臉譜的第六代傳承人。
侯志新說,兒時奶奶教習他畫臉譜的情景,幾十年過去了依然歷歷在目。他記得在院子里曬太陽的時候,奶奶就會撿起一根小樹枝,嘴里邊念著“畫臉一個蛋,中間一條線”,邊在地上比劃著。也許是從祖上得來的美術天賦,也許是耳濡目染日日浸潤,侯志新畫臉譜十分得心應手,每個臉譜都畫得惟妙惟肖。
畢業后,侯志新進入濟南鐵路局工作,繁忙的工作之余,偶爾也畫些社火臉譜,僅作消遣。在他看來,京劇、琴書才算是藝術,社火臉譜只不過是坊間的雜耍,難登大雅之堂。
2000年,侯志新與妻子李小蘭結婚。一次,他在一塊木板上隨意畫起社火臉譜,被妻子看見,妻子覺得非常不錯,就鼓勵他在業余時間繼續創作。2002年,在朋友的建議下,侯志新與李小蘭決定重操家族舊業。業余時間,他潛心鉆研,將傳統“臉譜侯”的精華與現代審美觀有機結合,在福祿壽喜財五神、關公、秦瓊等傳統臉譜的基礎上,又獨創了十二生肖、孫大圣等社火臉譜,并一改傳統社火臉譜多用紅黑兩色的畫法,大膽運用艷麗繽紛的色彩,塑造出更富視覺沖擊力的社火臉譜。
2010年,侯氏社火臉譜被評為濟南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趵突泉公園還專門為侯氏社火臉譜開辟了一個展示區,李小蘭每天都會向游客展示老濟南的民俗文化。
“我奶奶現在快100歲了,我創作了什么新臉譜都要拿給她去看看,她看了就特別高興!焙钪拘抡f,為將侯氏社火臉譜繼續傳承下去,他決定打破家規,對外招收學徒!白錾缁鹉樧V是個苦差事,做一個復雜點的臉譜短則幾天,長需數月。只要能夠找到真正喜歡這門藝術、愿意將它傳承發展下去的人,我愿意免費教!(陳巨慧 王樂文 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