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孔子是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中國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廟宇、墓地和府邸位于山東省的曲阜。孔廟是公元前478年為紀念孔夫子而興建的,千百年來屢毀屢建,到今天已經發展成超過100座殿堂的建筑群。孔林里不僅容納了孔夫子的墳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過10萬人也葬在這里。當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經擴建成一個龐大顯赫的府邸,整個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和歷史特色,應歸功于2000多年來中國歷代帝王對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概 況
孔廟、孔林、孔府位于中國北部山東省的曲阜市,又被合稱為“三孔”。 “三孔”是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宗廟,墓地和宅邸在內,總占地面積約3500余畝,擁有近千間建筑的龐大建筑群。
孔廟 位于曲阜市南門內,是奉祀孔子的廟宇。據稱孔廟始建于公元前478年,最初僅“廟屋三間”,后來經過歷代的不斷興建,發展成為擁有各種建筑100余座,460余間,占地面積約95000平方米的龐大建筑群。孔廟是中國現存規模僅次于故宮的古建筑群,堪稱中國古代大型祠廟建筑的典范。整個建筑群前后共九進院落,布局嚴謹,左右對稱。廟內保存有大量歷代塑像、繪畫和石刻,這些是研究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珍貴史料。
孔林 又稱“至圣林”,位于曲阜城北1公里,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前后延續使用了約2500年,共計有孔氏子孫墓十余萬座。孔林占地約2平方公里,四周圍有長7公里的磚砌圍墻環繞。林內樹木豐茂,保存有自漢代以來的墓碑和謁陵題記石刻等共5000余通。孔林是世界上延續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其墓葬數量之多,保存之完好,是十分罕見的。
孔府 又稱“衍圣公府”,位于曲阜東華門大街1號孔廟的東側,是孔子嫡長孫居住的府第。孔府始建于宋金時期(公元12~13世紀),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建府于今址。孔府是典型的封建貴族地主莊園,占地面積約4.9萬平方米,有各類樓房廳堂共480余間。孔府在布局上十分具有特色,前部為處理公務的場所,后部為日常生活場所。堂廳的建筑布置具有典型明清時期(公元14~19世紀)衙署建筑的風格。孔府內藏有大量珍貴的歷史檔案和歷代服飾、用具等歷史價值極高的文物。
孔廟、孔林、孔府建筑群凝聚了歷代建筑的精華,極具建筑藝術之美。同時在建筑的布局、規劃和裝飾等方面,也反映出的儒家思想的精髓。它們不僅是名聞天下、內涵豐富的文化類遺產,同時還擁有大量有價值的自然遺產。“三孔”內生長的17000余株古樹名木不僅見證了“三孔”的發展歷史,同時也是研究古代物候學、氣候學和生態學的寶貴素材。
文化遺產
規整的建筑,藝術的寶庫
現存孔廟占地327.5畝,建筑物466間,前后有九進院落,縱向軸線貫穿整座建筑,左右對稱,布局嚴謹,氣勢宏偉。前三進院落布置導向性建筑物,如門或牌坊。第四進院有一座三重檐的高閣奎文閣,其中藏有歷代皇帝賞賜的圖書。第七進院落中有“杏壇”,據說是孔子生前講學處。孔廟的主殿大成殿高31.89米,寬54米,進深34米。廊下有28根龍古柱,沒根石柱都用整塊石材雕成。前廊下的十根石柱用深浮雕的手法雕成雙龍對舞,襯以云朵,山石、濤波,造型優美生動,是罕見的藝術瑰寶。孔廟中還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畫像磚,是研究中國古代書法和文化藝術的寶貴資料。
孔府是衙宅合一,園宅結合的范例
孔廟的東側是孔府,是孔子嫡長孫世襲的府第。始建于宋代,經歷代不斷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占地200余畝,有房舍480余間。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貴族莊園,衙 署大堂用于接受皇帝頒發的圣旨,或處理家族內事務。孔府后院有一座花園,幽雅清新,布局別具匠心,可稱園林佳作,也是園宅結合的范例。孔府藏有大量的歷史檔案、傳世文物,歷代服飾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貴。
孔林是延續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孔林又稱至圣林,在曲阜城北門外,占地3000畝,周圍磚砌林墻長達14里,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孫們的家族墓地。孔林內柏檜夾道,進入孔林要經過1200米的墓道,然后穿過石牌坊、石橋、甬道、到達孔子墓前。孔子的墳墓封土高6米,墓東是孔子之子孔鯉和他的孫子孔伋 的墳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還存有石雕的華表、石人、石獸。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當時被封爵位的品級設置的,整個孔林延用2500年,內有墳冢 十余萬座。其延續時間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