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方“集中供暖”的嘴炮中脫開身去,在某幾個冬日,南飛,三亞依然是很多人的首選。愈春節,愈金貴。然而,有沒有更平民一點的選擇呢。
選擇一 不去亞龍灣
亞龍灣美景天下盡知。當然,春節的亞龍灣那把價格杠桿鑄就的“快刀”,也婦孺皆知。從魔都的陰霾陰冷中逃離,空降到三亞,讓我們沉重的肺葉呼吸到一點南國的空氣,這一點甫下飛機就已經做到了,那么,為什么一定要去亞龍灣呢?

和春節亞龍灣各種飆升的物價指數相比,三亞市內的酒店無疑也是不錯的選擇。出門旅游最簡單經濟的消費原則是:不要輕易去享用只為游客量身打造的旅游商品和服務,盡可能爭取到當地的“市民待遇”。
選擇二 公共沙灘去沖浪
三亞灣的海灘與亞龍灣相比,自然有差距,但好就好在沒有太多為旅游而旅游“拗”出的造型。三亞灣路的海灘,與眾多酒店只隔一條馬路。雖無高端酒店私家沙灘的躺椅和換衣洗手間,但勝在純天然不收費,且人不多。在酒店換好泳裝,套上大褲衩、襯衣,過馬路,愜意沖浪后一路小跑回酒店沖涼。

南國溫潤,絕無著涼之虞。晚餐后氣候稍涼,不宜游水,但亦可短打、拖鞋,漫步沙灘,此時月上樹梢,漲潮,海水不疾不徐漫過你的腳邊,退去,再來。此時你禁不住會感慨:此處種種雖與馬爾代夫不可同日而語,但城中的天然浪漫,已令魔都人扼腕。
選擇三 海鮮也有市民價
離海灘不過幾分鐘路,穿過每晚當地中年婦女大跳熱舞的廣場,多個城中海鮮大排檔一直營業到午夜時分。從價格上看,冠名“下崗職工海鮮市場”的幾家最便宜:生蠔十元七只,加工費每只一元。兩個人200元吃翻天,當然你不能點大龍蝦。
海鮮市場里很多三亞當地人也在消費,進門處對各類海鮮零售、加工費用都明碼標價,你會油然而生“嗯,我們拿到的大概也是市民價格了”之感。

如果想講究點環境,可以打車10多元去大東海。海邊的海鮮餐廳視覺一流,價格是“下崗職工海鮮市場”的三倍。海鮮餐廳下是海濱浴場,有專人管理,很干凈,100元可租兩只躺椅兩把大陽傘,有沖涼換衣處。
在這個冬日,不妨做幾天客串的三亞人,三亞今年冬季的旅游宣傳推出“LuHo三亞”的口號。“LuHo”系當地方言,意為“你好”。有人分析,其實此為古音,即“汝好”。除了自然風光,這里的人文意蘊,有待日后慢慢體驗。
相關鏈接
想高端 就去蜈支洲島
有預算想玩點更高端的,距離三亞市區30公里的蜈支洲島是首選,島上風光綺麗。潛水、滑水、摩托艇、拖傘、香蕉船、飛魚船、電動船、動感飛艇、獨木舟、海釣、沙灘摩托車、沙灘排球、沙灘足球等30余項海上和沙灘娛樂項目令人目不暇接。一圈玩下來自然價格不菲,但人生的樂趣之一不就是忍痛花掉自己的肉里分么。
除了玩掉的,還有可以帶回來的,那就去三亞市內的免稅店咯。說實話,店太小,人較多,排隊需要很久,但據懂的人說,價格優勢還是有的。我去年年底去的時候,買表的人最多,不知春節時會怎樣。
◎文:大頭 ◎圖:本報資料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