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訓
引進投資者時沒有“以我為主”
在遇到困難時,濟南一些國企也曾通過重組改制、引進戰略投資等手段尋求出路。比如造紙業,1993年,包括山東造紙東廠、山東造紙西廠在內的多個國有造紙廠,與香港一家公司合資成立了大易造紙公司,算是濟南國企中走合資路線比較早的。
然而,合資并沒有給企業帶來想象中的迅猛發展。在合資經營期間,對方資金遲遲不能到位,再加上管理不善等問題,企業效益逐漸下滑,1994年大易便開始出現大規模下崗。馬黎明說,他曾參加過大易造紙的相關會議,了解合資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又比如小鴨集團的洗衣機業務。2005年前后,南京斯威特集團收購重組洗衣機主業。然而,南京斯威特基本上沒有履行重組協議,其間還撤走了派來的高管,致使小鴨洗衣機主業經營無人管理,企業一度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一二級市場銷售曾全面停止。
“據我所知,其間還增加了不少債務。”馬黎明說,最后經過小鴨集團努力,洗衣機業務重新回歸小鴨集團,開始生產銷售。“通過這些事例可以說明一點,企業在重組改制過程中,應該慎重選擇戰略投資者,要‘以我為主’,不能簡單地見錢就收,一賣了之。”
建議
產業鏈不完整 應缺什么補什么
在馬黎明看來,濟南重工業發展相對不錯,比如裝備制造業,擁有中國重汽、一機床、二機床等骨干企業,輸變電產業發展也不錯。“但現在問題的關鍵是,配套不行,一些骨干企業在濟南找不到能配套的企業。”馬黎明說,這是很吃虧的,如果有提供配件、服務的企業,就業和GDP就都會留在濟南。
馬黎明仔細查看濟南公布的44家市屬困難國企,發現有很多都是給骨干企業配套的。如齊魯鍛造廠是濟南一機床集團一分廠,就是給一機床搞配套供鍛件的。“像這樣的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再在二環以內發展顯然已經不太合適。”馬黎明說,但隨著一機床逐步恢復元氣并發展壯大,他們仍然需要這樣的配套企業。
從這方面看,齊魯鍛造廠目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如果能盤活現有土地資源,到郊縣再去置塊兒地繼續生產,隨著市場回暖,企業恢復生機是完全有可能的。“再比如小鴨集團,它曾是濟南的城市名片,但由于種種原因,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落伍了。”馬黎明說,如果能重新振興小鴨集團,其對產業鏈的帶動作用將不可小覷。
還有一些困難國企依然有場地,但不知該發展哪些產業。馬黎明建議,應該仔細研究濟南的產業布局,使企業所生產的產品與濟南企業的需
求相匹配,為骨干企業搞配套。如此,一來可以解決產品銷路問題,二來可以讓濟南產業鏈條更加完整。
“比如濟南的輸變電產業,目前有幾個比較不錯的企業,但多數各自為戰,相互之間缺乏銜接,使集合優勢沒有發揮出來。”馬黎明說,如果“缺什么補什么”,困難國企重組改制后把它們銜接起來,對主體企業、配套企業等整個產業將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