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煙臺6月19日訊(記者 李淼)6月19日晚上,“聚焦美麗山東”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煙臺市新聞發布會在煙臺東山賓館舉行。煙臺市環保局就“加強環境保護 打造美麗煙臺”相關情況作了介紹。
煙臺市環保局黨組書記、局長姜青山介紹,煙臺是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城市,1998年,成功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并在去年順利通過了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復核。2008年省政府對環境保護工作實行“以獎代補”考核以來,連續四年榮獲一等獎。全市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近岸海域水環境達標率均保持100%,去年煙臺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4.5%,達到歷史最好水平。今年1至5月份,在全省每月通報的各市環境質量通報中,煙臺市的水環境和空氣環境質量繼續名列全省前列。
狠抓治污減排,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2006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50多億元,實施了500多個治污減排工程和項目,超額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的減排任務。
實施了總投資10億元的城市水源地保護規劃,流域內城市建成區新建污水管網67公里,改造疏通污水管網313公里,建成8個垃圾中轉站和1個大型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建成濕地9400多畝,退耕還林11000畝,荒山造林56000畝,水源地水質得到有效改善。強化環境監管,在全市國控、省控重點污染源和城市污水處理廠安裝了220臺在線監控設備,實現了省、市、縣三級聯網24小時全天候監控,同時加大現場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依法維護群眾的環境權益。
加大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2006年以來,全市先后完成套子灣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等15個城市和鄉鎮污水處理廠新、改、擴建工程,全市城鎮污水二級處理能力已由2005年的29萬噸/日提高到80萬噸/日,污水集中處理率由77.57%提高到92.52%。
投入36億元實施大造林工程,森林覆蓋率達到42.5%,全市各類自然保護區總數達到24處,自然保護區覆蓋率達到13%以上,以自然保護區和生態公益林為主的受保護地區占國土面積比例達到24.2%。深入開展生態創建活動,全市有21個鄉鎮(街道)獲國家級生態鄉鎮命名、48個鄉鎮獲省級生態鄉鎮命名,生態鄉鎮比例達到65%以上。
精心轉調,構建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方式
近些年來,煙臺不斷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生態產業,努力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
2006年以來,全市淘汰立窯水泥生產線81條,關閉草漿造紙和小粉絲企業30多家,關停小火電機組35臺。改造提升機械制造、電子信息、食品加工、黃金、現代化工五大傳統優勢產業,突破發展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GDP翻番增長的情況下,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2.1%
但是,他還指出,煙臺生態環境質量距離人民群眾的期望和建設生態城市、美麗煙臺的目標,還有不小的差距,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依然突出,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仍然較大,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防治任務仍然十分艱巨。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建設美麗中國,給新形勢下的環保工作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生態城市、美麗煙臺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給下一步的環保工作指明了方向。煙臺環保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牢牢把握“改善環境質量、保障環境安全、服務科學發展”三條主線,進一步加大治污減排工作力度,加快建設生態城市、美麗煙臺,努力實現“一個削減、兩個提升、三個改善”,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削減;城鄉環境基礎設施承載能力明顯提升、環境監管和風險防范能力明顯提升;水源地和重點流域水質持續改善、空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推動建設生態煙臺、美麗煙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