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威海訊 不久前,在威海一家網站上,交警部門推出了“你對‘威海式過馬路’怎么看”的討論,“人車分行”是否加重了交通擁堵?隨著機動車增多,城市交通該“以車為本”還是“以人為本”?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威海推行“人車分行”模式:即人行信號燈變綠后,四個路口的機動車信號燈全部變紅色,在機動車停止的情況下,行人可從容地橫穿甚至斜穿馬路;當人行信號燈變紅時,行人全部停留在等待區內,機動車則按信號燈提示行駛。威海市區現有212個交通信號燈崗,“人車分行”模式信號燈達到180多個,只有部分路口小、行人少的地方采用“人車混行”模式信號燈。
目前,威海是全省唯一推行“人車分行”的城市。相對于以往的“人車混行”“人走車停,車走人停”的“人車分行”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護了行人的路權和生命安全。隨著“威海式過馬路”漸成習慣,記者在威海城區各主要路口觀察發現,行人不按信號燈提示亂穿馬路的情況非常罕見,“人車分行”實行近20年來,在信號燈正常工作時段,威海城區十字路口沒有發生過一起造成人員死亡的交通事故。
時過境遷,路口“人車分行”模式逐漸引起爭論。目前,威海大多數十字路口的行人信號燈一般持續20秒左右,隨著新建城市道路越來越寬,行人過馬路行走距離加長,車輛保有量增加,交通日益擁堵,使得行人和機動車駕駛員兩個群體對“人車分行”模式都有了新看法:一些行人反映,路口變寬后,20秒時間內難以通過,提議增加行人信號燈持續時間;有些機動車駕駛員反映,路口壓車越來越嚴重,應該恢復人車混行,把這20秒全部讓給機動車。然而,網上調查顯示,支持“人車分行”的市民占92%。
“現階段‘人車分行’是保障行人生命安全的最好方式。提高路口通過率,緩解交通擁堵可通過增上警力、加強疏導的辦法來解決。”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宣傳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人車分行’并不是造成路口壓車的主要原因。‘人車混行’,行人和機動車要互相提防,機動車根本提不起速度。”
去年,威海交警部門招聘了120名協警,在重點路段路口安排了專人疏導交通,交通狀況明顯得到改善,壓車現象得到緩解。今年6月初,針對市民反映部分路口行人信號燈過短的問題,交警部門將部分大路口的行人信號燈增加了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