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3日下午,山師附小門口,一位家長邊吸煙,邊等待自己的孩子放學回家(圖②圖③)。
□記者蔣興坤攝
◆最近完成的《山東省小學生煙草暴露現狀調查報告(2012年)》顯示,山東省小學生初次吸煙的平均年齡為7.8±2.1歲,7-8歲是嘗試吸煙的高峰期,小學生的現在吸煙率為1.2%。記者調查也發現,學校周邊煙草銷售攤點眾多并向學生開放,許多家長接送孩子時也在校門口無所顧忌地抽煙,給孩子造成了不良影響。
嘗試吸煙
呈現出了低齡化趨勢
調查結果顯示,小學生的嘗試吸煙率為6%,現在吸煙率為1.2%。初次吸煙的平均年齡為7.8歲,小學生被動吸煙率為50.5%,其中城市學生高于農村學生。
小學生所吸香煙的主要來源為“家里”和“自己購買”,導致吸煙的主要因素有“同學吸煙”、“男生”、“在校看見老師吸煙”、“家人吸煙”、“學習成績較差”、“地區差異”和“非獨生子女”。其中提示吸煙或被動吸煙可能與學習成績有一定關系,學習成績越差的學生吸煙率越高。
從不同場所的情況看,被動吸煙比較嚴重地方依次為餐廳/飯店、商場、家庭和公共交通工具。在家庭中的被動吸煙率為49.7%,其中農村家庭高于城市家庭。家庭被動吸煙主要與家庭結構(如隔代家庭和大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較低等因素有關。家庭被動吸煙的主要來源是父親和祖父/外祖父。
僅有56.4% 小學生知道煙草的危害,獲知煙草危害較多的渠道依次為電視/廣播、網絡和報刊雜志,僅有44.3%的學生從學校健康教育課上獲得控煙知識。
調查顯示,我省小學生嘗試吸煙呈現出了低齡化趨勢,大多數吸煙者始自青少年。專家表示,開始吸煙的年齡越早,成為常吸者的可能性越大。若延遲青少年開始吸煙的時間,則可大大降低人群吸煙率及因此導致的各種疾病的罹患率和死亡率。
家長在校門口吸煙無人勸阻
5月23日,記者走訪了山東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和解放路第二小學,看到不少家長在接送孩子時,在校門口習慣性地抽起煙來,還有家長將煙遞給身旁的人,一邊攀談,一邊吸煙。
23日下午3時40分,在山東師范大學附屬小學門口陸續聚集了上百位接孩子的家長。記者看到位穿黑色上衣的家長手中夾著香煙,站在接孩子的人群中,似乎沒意識到有什么不妥,五六分鐘便抽完了一支煙。然后,很隨意地將煙蒂扔在了地上。
在解放路第二小學門口,記者看到,也有五六位家長在吸煙。一位家長接到孩子之后,并沒有立刻離開,而是讓孩子等著他把手里的煙吸完之后,才騎著電動車帶著孩子離開。據記者粗略統計,在校門口接送孩子的過程中,有10余位家長在自己的孩子還沒出現時,靠吸煙打發時間,路人除了對吸煙者避而遠之外,并沒有人去勸阻。
“看到家長吸煙,孩子潛意識里就會降低對吸煙危害的認識,甚至還會效仿,影響很壞。”山東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一位老師告訴記者,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會提醒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吸煙,但家長很難做到。看到家長在校門口抽煙,有的老師會上前制止,有的老師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呼吸科主任張才擎認為,一些家長在家中并不會當著孩子吸煙,但到了公共場所就無所顧忌了。“這是大環境和小環境的問題,人們只注重家人的健康,而對公共危害卻視而不見。這樣的做法,非常不妥。”小學生行為和態度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其心智和人格都尚未成熟,容易受外界環境和周圍人的影響,家長的吸煙行為會潛移默化的對其造成影響,促進了子女吸煙行為的產生。據調查,家長吸煙,孩子將來吸煙的可能性要比不吸煙的家庭高2-4倍。
記者采訪發現,在距離山師附小不到100米的地方,出售食品、學習用品為主的商店同樣出售香煙,該商店的霓虹燈廣告牌上顯示刺眼的“煙酒”二字。在解放路第二小學對面,有兩三家商店將待售香煙放在了醒目位置,學校周圍的報攤也有香煙出售。
“學生香煙的主要來源是自己購買,僅有1.7%的學生買煙時曾被拒絕。”山東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長孫桐認為,學校周邊的煙草銷售攤點眾多,各類大小商店均能銷售香煙,有的甚至還可以分支銷售,學生手中的零用錢較多,都方便了學生獲得香煙。限制青少年獲得香煙,可使青少年吸煙的危險性大大降低。
“推進無煙環境建設,涉及政府、教育、衛生和個人家庭等多個因素,需要各個部門協調配合,嚴格執法。”孫桐建議,政府執行更嚴格的規定,在學校和學生聚集的場所嚴禁設立煙攤和售賣香煙,對向18歲以下的青少年售煙的不法商販給與嚴厲的經濟和行政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