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菜農張春新種菜已40年,他說種菜“甲拌磷和神農丹效果最好,用得最多”。張春新的兒子在醫院工作,多年不吃父親種的菜,“看他大瓶小瓶地買劇毒藥,怎么吃得下?”張春新認為兒子很滑稽,“誰家不是放了藥的,你買的那些,藥更多。”(5月29日《新快報》)
菜農兒子不敢吃父親種的菜,不只滑稽,是食品安全的尷尬。最親近的老父親種的菜尚不敢吃,卻選擇別人家的菜,意在眼不見為凈。但是,眼不見真能“凈”嗎?不可能。因為別的菜農也基本使用了高毒農藥澆灌菜地,為了滅蟲、高產,或許用量更大、用時更短,其毒更甚。
甲拌磷和神農丹等是劇毒農藥,早在農業部2002年的公告中明確規定“禁止甲拌磷在蔬菜、果樹、茶葉、中草藥材上使用”,但藥店仍偷著賣,菜農仍明著用,如此“大膽”的行為讓網友高呼“無良”“為收成罔顧人命”。然而,滿目的高毒蔬菜,又怎么全歸咎于菜農呢?多數菜農年齡較大,學識無多,也許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些農藥有多毒,用了會對人體造成多大的傷害。他們只知道這樣能防治蟲害,能有好的收成來保證一家人的生計,農藥撒的久了自然就“無毒”了,而自己吃了也沒看出來有什么不妥。他們只知道,什么農藥管用就用什么農藥。菜農們何曾想到,這些買得到、用了也沒事的農藥是無法降解的,會成為人體的致病因素呢?究其原因,高毒蔬菜之錯不全在菜農,而是農民的食品安全意識弱,高毒農藥缺乏監管,缺少安全合適的可替代農藥,食品供應沒有安全指標。
雖然甲拌磷和神農丹等劇毒農藥早已被列為禁藥,在蒼山縣城及周邊鄉鎮仍能輕而易舉買到。為何禁藥不禁,銷量還是農藥中居高不下呢?想來原因有二,一則劇毒農藥從生產、銷售到使用,任一環節無人監管。商販只要帶上錢就能在農資市場大量進貨劇毒農藥,售賣中也未曾碰見政府部門檢查,甚至經營農藥無需相關資質。而這些撒了劇毒農藥的蔬菜,上市也不用經過農藥殘留檢測等手續,買方僅以追求外觀品相大小論好壞,供應鏈上下游都沒有對產品核心安全把控,更讓劇毒農藥的使用沒了阻攔。二則沒有出現合適的、安全的替代技術能有效防治蟲害,保障菜農收入。菜農換了其他類似農藥,卻不能有效防治蟲害,產量相差甚遠。他們又沒有相關的食品安全意識,便會盲目跟風使用劇毒農藥以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久而久之便成了眾所周知的“高毒潛規則”。
但是,這樣的“潛規則”萬萬要不得。綠色安全的食品本該是菜農和商家給予公眾的基本保障,不能因為食品安全意識的缺乏、社會法制和相關監管的不健全、不完善和不作為,導致更多無知的自我傷害,政府理應在必要環節起到嚴格的監管作用,防止劇毒農藥無限制地售賣和使用;為農民科普生產安全和食品安全等相關知識,引導和幫助農民擺脫高毒生產方式;積極促進安全、合適的農藥替代技術,為農作物的安全生產提供綠色保障,根治農藥行業亂象的根本,讓綠色、安全的食品不至于成為“奢侈品”。
相關報道:山東蒼山菜農兒子:不吃父親種的菜因看到劇毒藥
臨沂蒼山縣加大禁限用農藥管控確保蔬菜安全
臨沂蒼山菜農濫用高毒農藥 親兒子不敢吃自家菜
臨沂蒼山蒜薹上市高開高走 "蒜你狠"重演可能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