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山東省濟南市文物行政部門正式啟動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老舍舊居的修繕保護工作。預計到2014年年初,一所具有地方特色的濟南老舍舊居紀念館將免費向公眾開放。
老舍舊居位于市中區南新街58號的小院內。上世紀30年代初,老舍在濟南任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文學主任兼文學教授期間,曾在此居住三年有余,在該院老舍先生相繼創作了《大明湖》、《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趕集》、《濟南的冬天》等7部長篇小說、24部短篇小說、41篇散文和雜文以及20首詩作,翻譯了大量的外國文學作品。在這里居住的三年,是老舍先生創作生涯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老舍先生對濟南感情極深,稱為“第二故鄉”。1999年老舍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濟南市人民政府將該院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又將其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濟南市文物行政部門從2009年年底開始經過3年的努力完成老舍舊居商購工作,房產正式購歸濟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房產手續完成后,濟南市文物行政部門通過拆除院內臨時建筑,實地勘察,查閱房產檔案,赴北京拜訪老舍后人舒濟、舒乙,召開專家座談會等方式多方查找資料,了解當時的建筑原貌,研究制定修繕保護方案和未來的陳列展覽設計方案。本著既要保護文物本體,還要注意環境整體保護,使修繕后的老舍舊居與南新街這條濟南著名的文化街完美融合,并提升整個片區文化氛圍和文化內涵的原則,市文物行政部門決定采取主體不動,通過技術手段恢復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傳統民居風貌的方式進行修繕保護。
“具體說來,就是北屋即主屋因為基本上維持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風貌,所以主體不動,只采用技術手段進行仿舊處理。后來改建的屋頂揭掉,按當時格局重新修建。東西廂房也將拆掉重建。”市文物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由于年代久遠,關于濟南老舍舊居的資料及照片十分罕見。其修繕保護,除了以照片為依據,市文物部門還通過舒濟、舒乙回憶母親胡絜青的談話,盡量恢復其舊居的格局與風貌。舒濟、舒乙表示,他們也將積極搜集有關父親在濟南生活、創作的相關資料,豐富內容。修繕后的紀念館以老舍先生在濟南的生活創作為主題,展示老舍先生在濟期間的特殊經歷。
5月20日,濟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文物局)、濟南市博物館在啟動老舍舊居修繕保護工作的同時,也啟動了老舍舊居資料整集工作。
資料征集范圍包括反映老舍先生生平以及與其生平相關背景、經過、影響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文物、文獻資料;反映老舍先生從事文化和社會活動的文物資料;反映老舍先生文學生涯的文物、書籍資料;反映老舍先生在濟南生活、講學、文學創作的文物資料;紀念老舍先生的文物資料;其他與老舍先生有關的資料。
征集內容包括圖片(照片);文字資料:文稿、文獻、書籍、報刊、宣傳品、著作、電文、書函、字畫、日記以及其他相關文字資料等;實物:證書、聘書、印信、生前使用過的物品等珍貴遺物。存儲于光盤、磁盤、磁帶等各種載體的電子數據、影音資料等。
征集方式包括捐贈、購買、復制和借展。對于無償捐贈者,老舍舊居紀念館將頒發證書,予以表彰、致謝。
有意者請按下列方式聯系:老舍舊居紀念館籌備辦公室地址:濟南市博物館經十一路30號,郵編:250014,聯系人:孟梅,電話:82959204。(陳煒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