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濟南時報報道了《火車站北廣場建筑單體正在設計》、《濟南部分老站房盼“重見天日”》,引起了濟南市民的關注。19日,本報重點報道了軌道交通或沿用部分原有鐵路線的新聞。不少市民看到本報報道后建議,一些原有鐵軌、老站點、老站房不妨合理利用起來,或“支援”軌道交通,或建設小型展覽館……為此,本報記者特意探訪多個老站點、老站房,了解老建筑的老故事,其中塵封多年的黃臺車站就是其中之一。
探訪 昔日候車室和售票口大門緊閉
黃臺車站位于黃臺南路15號。穿過一個有些破舊的大門,進入一個小廣場,廣場北側有一排粉紅色的德式小樓,上面寫著“黃臺車站”四個大字。
廣場內停滿了車輛,四周遍布著一些平房,除了有人來開車、停車,鮮有人跡。周邊環境略有些雜亂,但相比韓倉站,黃臺車站的站房和廣場更大些,昭示著以前這里曾有的熱鬧和繁華。
資料顯示,黃臺站位于膠濟鐵路378公里+612米處,為濟南鐵路局二等站。該站建于1904年,最初稱濟南府東關車站,因所在地而被稱為黃臺站。該站已經取消客運業務,僅用于貨車編組和貨物中轉。
黃臺車站站房建于1905年,坐北朝南,是典型的德式建筑。站房包括兩層的辦公樓和單層的售票、候車廳,均為三開間的長方形,使用碎石墻基和水泥拉毛墻面。站房頂部還有小尖塔,一高兩低,有點像德國中世紀的古城堡。
至今還住在院內宿舍的鐵路老職工張老先生告訴記者,站房東面的3間房屋為候車廳,東側兩扇半圓拱形門窗就是售票窗口。中間兩層為辦公樓,一層為行李房、客運室,二層為車站工作人員使用的宿舍。
如今,站房辦公樓的大門鎖上了,透過門縫可以看到房內的紅色木制樓梯,售票窗口也都關了。整個建筑在寧靜的午后,一片靜悄悄。相關鏈接
1984年以前,黃臺車站每天接發客貨列車38對,膠濟雙線開通后接發客貨列車59對。車站現有客運房舍695平方米,其中候車室70平方米,行李房179平方米,售票房11平方米,其他435平方米。旅客站臺2個,共3332平方米。
車站年輸貨物能力為100萬噸。貨物最大發送量是1992年,年發送量為66.3萬噸。車站共有山東黃臺火力發電廠專用線、山東省棉麻公司棉花儲備庫專用線、山東酒精總廠專用線等10條。
尋找躲在城市角落的記憶
如果您身邊有類似黃臺車站這樣的老建筑,比如老站點、老站房、老鐵軌、老民宅,如果這些老建筑也承載著太多的回憶,如果這些回憶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如果您有如何讓老建筑煥發青春的好點子,就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82886110,我們將和您一起,去尋找躲在城市角落的點滴記憶。
回憶
一天兩趟 成市民“班車”
張老先生如今已經76歲了,現在還住在附近的鐵路職工宿舍里。老先生對于鐵路和黃臺車站的感情極深。
1960年,他來到黃臺車站工作,干的是行車的活兒。所謂行車,就是在鐵路上給車廂摘鉤、掛鉤。這一干,就是幾十年。“這個車站最繁華的時候,就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張老先生說,那時候很多人上下班都靠這條郊區線路。從濟南站向東,經過黃臺站,再往東是歷城站、韓倉站、郭店站、章丘平陵城站、棗園站、明水站。
那時候,這趟郊區線路一天有兩趟車,上午6點來,10點回;下午2點來,5點回。趕上節假日,來坐車的人都排成一條長隊,有時候售票口的隊伍能排到小廣場上。
那時候公交車還不是很方便,再加上這趟郊區線路的火車票也就幾毛錢,所以它很快就成了市民的“班車”。
現狀
火車漸漸快了 小站不再停靠
隨著2008年膠濟鐵路全線實現客貨分線運輸,這條老郊區線開始只跑貨運,到現在,連貨運也基本不跑了。黃臺車站的命運也和韓倉車站一樣,基本閑置起來。現在,偶有值班人員過來照看一下老站房。
“小車站漸漸閑置,也是大勢所趨。”一位鐵路部門人士說,隨著火車越來越快,停靠小站越來越不現實,這些小站的作用就漸漸被弱化了,直到完全不需要。
如今,黃臺車站站房已被評為山東省省級歷史優秀建筑,這里儼然已成為一段歷史。昔日的繁華和鮮活只存在于老濟南人的記憶中了。
建議
能否建成小型展覽館對外開放
“這么好的建筑,這么好的歷史,荒廢了太可惜。”從小就住在附近的市民周老先生說,黃臺車站有他小時候的記憶,也有很多濟南人共同的記憶。
老先生建議,能否將黃臺車站利用起來,將站房改成一個小型展覽館,里面可以放置一些關于鐵路發展的歷史資料、照片、文獻等,還可以邀請鐵路上的一些老職工來給市民做講解員。
鐵路部門一工作人員說,這個建議他們也考慮過,但是因為黃臺車站緊挨著鐵路,開放之后可能會存在不安全等因素,所以該站房一直處于封閉狀態。
記者了解到,將老火車站改成展覽館,其他城市有先例。北京京張鐵路上的青龍橋火車站就作為“北京第一個工業遺產項目”被整體展出,并長期對市民免費開放。在青龍橋火車站,中國最古老的鐵軌、1953年的墊板、1907年和1908年的魚尾板、老車票、點票機等珍貴的老物件,還有很多古老景觀,市民都可以看到。而候車室和售票廳也都保留了原有的古樸模樣。
火車迷們曾有一句名言:“沒到過青龍橋,算不上真車迷。”濟南也有很多火車迷,濟南的鐵路歷史也很悠久,能否讓這些老車站成為濟南鐵路的活化石,值得有關部門商榷。
希望有一天,濟南的這些老車站也能從沉睡中清醒過來,讓人們重新記起那段厚重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