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濟南5月9日訊(記者 張帥 王路 )日前,濟南市農業局聯合市財政局、工商局聯合下發了《關于積極發展家庭農場 增強現代農業發展活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力爭到“十二五”末,全市發展家庭農場300家,其中市級示范性農場100家。這也是山東省首個關于鼓勵發展家庭農場方面的政策文件。
全市已有144個家庭農場注冊 將實行“星級管理”
據了解,家庭農場主要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經工商注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據濟南市工商局注冊局副局長陳西利介紹,截至到昨天下午,濟南市已經有144個家庭農場進行了工商登記,注冊資金達到1.38億元,從業人員達到880人。
根據《意見》要求,濟南市的家庭農場將實行星級管理。“按照分級管理,綜合考核”的原則,具體的考核實施細則將另行制定。其中“三星級以上”的家庭農場將被化為市級示范農場,在未來的星級管理中優先享受更多的優惠政策。
《意見》要求,家庭農場的的經營者必須是農村居民,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的經營規模則對土地的面積和承包期有著嚴格的要求。陳西利表示,《意見》對家庭農場所做的限制并不意味著在進行工商注冊時必須達到這些要求。據了解,目前濟南市家庭農場采取的是注冊與管理相分離的模式,注冊完全由工商部門按照國家對個體工商戶進行注冊的要求來進行注冊,《意見》中所提到的要求則主要針對日后對不同規模的家庭農場實行“星級管理”作為依據。
家庭農場產出作物質量將實現可追溯
農產品的質量問題一直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領域,家庭農場的建立和推廣有望給農產品質量加一把鎖。據濟南市農業局巡視員、副局長劉連儒介紹,目前濟南市將市級示范農場的土地面積確定在100畝以上有著多方面的考慮。據水利、技術、質量等方面的專家測算,當農戶經營土地的面積達到100畝以上是,土地的利用率就可以提高10%以上,經濟效益提高20%以上,同時在這種情況下農戶也具備了現代物質技術裝備和質量追溯的條件。
“如果等到農產品生產出之后再進行質量鑒定肯定已經晚了”,劉連儒表示,家庭農場首先要在工商管理部門進行個體工商戶的注冊,同時生產的農產品也要進行商標注冊。在此基礎上,農業部門將對農戶的整個種植過程進行監督和抽檢,從種子選擇和整理土地時就介入進行監督,“未來家庭農場產出的產品將實現可追溯,誰生產的、用的什么肥料,消費者都可以通過電腦甚至是手機進行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