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希望能為別人做點什么,但從沒想到能有機會救人命。”去年3月,濟南市民何嘯成功為一位臺灣同胞捐獻造血干細胞,成為山東省首例對臺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人。在別人看來,受捐者應該感謝何嘯,而如今何嘯回憶起來卻說,“我要謝謝她,讓我實現自己的夢想。”
22歲生日那天
捐干細胞救人
何嘯是中建八局一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兒時的他就在內心種下了助人的夢想,但他從未想到多少年后,自己會以這樣一種不平凡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夢想——為他人捐獻救命的造血干細胞。
上大學時,何嘯了解到大陸的中華骨髓庫入庫數量有限,難以滿足白血病人的治療需求,每年都有很多病人因為找不到合適的骨髓而失去生命,這對他觸動很大。“如果能救這些人的命,我一定不退縮。”不久,何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山東省紅十字會做了血樣采集。
2011年12月,何嘯接到了紅十字會的電話,心里怦怦直跳,“他的造血干細胞通過了與一位臺灣白血病患者的低分辨率配型!”隨后他又做了高分辨率配型和相關體檢,結果顯示完全符合捐獻條件。
2012年3月14日,何嘯跟隨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趕赴北京,正式進行造血干細胞的采集。巧合的是,當天恰好是何嘯22周歲的生日。“這是最難忘的一個生日,我做了一件延續他人生命的大事。”想起這些,何嘯的嘴角揚起淺淺的笑。
會傷身體嗎
心里也怕過
“現在身體怎么樣?當初怎么想到要捐獻?不害怕對身體有什么影響嗎?”捐獻成功后,不少人這樣問何嘯。
“不害怕是假的,畢竟捐獻者為數不多。”何嘯說,當時他既害怕捐獻會影響自己的身體,又擔心捐了之后幫不了別人,“瞎折騰一場,讓別人空歡喜一場。”當時,南方一女孩在捐獻骨髓過程中,儀器出現問題,結果第一次白捐了,第二次女孩不敢再捐了。可如果不捐,受捐一方性命難保,女孩受到不小的輿論壓力,這則新聞也曾一度讓何嘯猶豫不決。
何嘯說,為了不讓父母擔心,起初他只告訴了正在讀研的二姐。二姐和他一起查了許多資料,捐獻的程序是怎樣的?是否對身體有害?手術成功的把握有多大?經過充分的了解之后,他最終決定捐獻。做完高分辨率配型后,他打電話試探家人的意思,沒想到爸媽立即同意了,后來才知道是二姐悄悄地說服了他們。
“他做了這么一件大好事,我們卻一直蒙在鼓里。”何嘯的同事告訴記者,他起初并沒有把捐獻的事情告訴單位,直到半年后,需要請假參加紅十字會組織的活動時,才透露實情。
平凡助人夢
點滴中繼續
“何嘯能吃苦,心又細,工作上手快。”何嘯的上司唐渝這樣評價他。同事袁方凱和聞升強說,何嘯做的是機電預算,一般不需要去工地核實,但還是會經常在工地看到他,加班處理建筑地圖,并到工地一一查驗。
室友王有愚說,有一天突然下雨了,他想起臥室的窗忘關了,等趕到時卻發現,何嘯已經準備打著傘往回走。“他平時不太吭聲,幫忙取個物品、打掃衛生,這些零碎活兒,悄悄地就干完了。”
公司領導也號召全體職工向他學習,何嘯的救人義舉在工地上刮起了一陣助人為樂之風。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他的愛心團隊,有的尋找貧困學生,結成“一幫一”對子,有的組織義賣會,幫助農民工兄弟。
“能夠幫助別人一直是我的夢想,捐獻造血干細胞救了別人性命,著實讓我激動。不過幫助別人并不總是轟轟烈烈的,希望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我會繼續做好點點滴滴。”何嘯的助人夢還在平凡中繼續,他還要去兒童福利院看孩子,還要去貧困小學獻愛心,還會為同事遞上一塊夏日的涼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