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圍城收費”毀掉旅游利益鏈
湖南省鳳凰縣委常委、副縣長蔡龍13日下午在與媒體座談時表示,政府將從三個方面進行疏導,解決“新政”實施后出現的利益調整中的矛盾,最終實現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鳳凰實行“收費新政”以來,游客數量只有平時的五分之三,客棧入住率不足三分之一。而據一項近10萬人參與的網絡調查顯示,高達93%的人因會鳳凰收取148元的門票而選擇“不去”這個選項。這種多輸局面,并非不可預料。可以說,在鳳凰決定收取門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面對今日的慘淡且充滿非議的現實。
最詭的是,鳳凰縣政府為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官方給出的答案是“改革”。鳳凰縣委常委、副縣長蔡龍表示,對于家庭旅館、古城商鋪、從事拉客人員及沱江河下游農家船等利益調整中受損的群體,將通過“促進聯合經營”、“拓寬從業人員培訓和就業渠道”等三個方面進行疏導。一言以蔽之,這里所謂的改革就是讓政府獨家壟斷經營,由地方政府來制訂游戲規則,并主導利益分配機制。
對于鳳凰這樣的旅游城市來說,的確面臨著發展的瓶頸。一個是古城保護與日益增長的游客之間的矛盾,一個是不斷惡化的旅游環境與落后的管理之間的矛盾。不轉變思路,力行改革,就有可能透支鳳凰的未來。然而改革是否就意味著政府必須跳上舞臺指揮一切,又是否必須以“圍城收費”為前置條件,很值得商榷。
從必要性上說,政府管理當然是有成本的,但據介紹,2012年鳳凰全縣共接待游客69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3億元人民幣,政府亦然成為旅游發展的最大受益者,何須還要去動市場的奶酪?從有效性上說,政府的長處在于管理和服務,而非創業和經營。諸如家庭小旅館該不該實行聯合經營、農家船要不要走市場化、規模化,其實都是市場才能解決的問題,政府越俎代庖,其實是以己之短博市場之長,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最值得警惕的是,政府通過“圍城收費”的方式,變相壟斷利益分配主導權,極有可能惡化個體經營者的生存環境,進而導致當地旅游環境的惡化。個體經營者處于整個旅游利益鏈的最底層,即便參與了利益分配,也因不具有話語權,而無法與政府和大公司形成對等的博弈。如果這個群體不能平等地享受利益分配,普遍存在一種被剝奪感,出于利益本能,他們必然會把這股無處申訴的“怨氣”轉嫁給消費者。縱觀今日旅游城市廣泛存在的“宰客”現象,原因大抵如此。(吳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