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崔濱 崔巖
"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之風,讓往日賓客盈門的中高端餐飲企業遇到了"冬天",關門、裁員、休假式逼辭繼續向各大餐飲企業蔓延。
作為餐飲業在資本市場上的標志性企業,"湘鄂情"日前宣布從高檔餐飲轉向大眾化餐飲的戰略,成為高檔酒店"轉型潮"中的風向標。也有一些吃慣了"公務消費"的高端酒店,一邊忍著巨虧一邊體驗"高處不勝寒"。
降價促銷,打起平民化招牌
2月28日中午11點半,位于經十西路的舜和國際酒店停車場上,雖然沒有了往日的車水馬龍,但空缺的車位并不多,泊車員不時來回地為就餐車主指揮著停車。
酒店二樓的包間,如今已經改成了零點大廳,開放式的廚房現場展示美食制作過程,藤條材質的就餐桌椅環繞四周。
"以前這里都是包間,有最低消費,也有服務費。"服務員周洋告訴記者,自從上個月,改為美食超市后,兩個人花一百元就能在這吃得挺好了。
"過去老百姓對星級酒店有一定的心理障礙,擔心高消費不敢進門,今后將走更加大眾化、平民化的營銷路線。"濟南索菲特銀座大飯店總經理博華凱說,酒店已從先前的以政府和商務用餐為主、散客市場消費為輔的餐飲營銷結構轉變為以散客市場為主導、政府和商務用餐為輔。
為了吸引更多的百姓消費,索菲特近期還推出了物美價廉的團購菜單,其中原價268元的兩人套餐團購138元,原價666元的四人套餐團購也僅268元。
而在濟南喜來登酒店,為了避免傳統中餐吃桌餐的方式所產生的食物浪費,專門為客人提供中餐西吃的用餐方式,為客人分餐。
價格、銷量壓縮下來后,酒店利潤如何保證呢?舜和酒店集團董事長、總裁任興本表示,雖然單個顧客的利潤降低了,但實惠的價格往往能吸引更多顧客,通過增加流水量仍然可以提升酒店利潤。
開源節流,酒店開起平價超市
在眼下席卷全國的餐飲業轉型中,許多高檔酒店紛紛選擇了積極開展其他業務,尋求多種經營以對抗業績下滑。這種"不務正業"的做法,成為不少酒店轉型的一致選擇。
"比如,現在湘鄂情就在酒樓內開設"平價超市",顧客到湘鄂情酒樓消費,能在平價超市購買酒類、飲料、有機農產品、半成品等,而且平價超市內酒水的價格和家樂福等超市的價格基本持平。一直在關注高檔酒店轉型的李大廚(香港)餐飲文化設計公司總經理李志剛告訴記者。
這種做法,目前已經被不少山東高檔酒店效仿,如山東舜和酒店集團,就將海鮮超市搬到酒店中。青島四星級酒店府新大廈,還嘗試賣起了盒飯,"四菜一湯的盒飯,分為12元、15元和18元三種規格,每天能配送1000份左右的盒飯到用餐單位辦公室,很多白領都表示很"給力"."
一位酒店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眼下還有不少高檔酒店把酒店產品作為社會資源配置打包出售,"如酒店做起月子會館、老年公寓等,還可以外派廚師負責大型單位的集體廚房。"
"高檔酒店轉型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除了從自身業務出發轉變經營理念,積極嘗試多元化經營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向。"李志剛告訴記者,"都說二流的企業賣產品,一流的企業賣標準,未來高檔酒店還可以輸出物業管理,并提供整個酒店餐飲業務的設計和運營,在餐飲之外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
轉變理念,文化時尚同樣是高端
中國飯店協會2月22日完成的全國飯店餐飲經營情況調研數據顯示,近兩個月來,以往過度依賴畸形消費的飯店行業營業額出現大幅下降,高端餐飲企業營業額下降了30%-50%,中端餐飲企業下降10%-30%。
"省城一家知名的連鎖高檔酒店,業務單一,以往主打商務高端餐飲,現在一個月賠5000萬,短時間內可以承受,時間長了必然受不了。"山東省烹飪協會副秘書長李志剛說,眼下高端酒店遇冷,如果不采取降價等措施,一個高檔酒店不可能撐得過三個月。
盡管如此,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包括這家酒店在內的不少家底厚實的酒店,仍在繼續觀望。
也有業界專家支持"高端路線".中國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趙榮光認為,高端餐飲作為全民飲食產業中代表中國飲食最高水平的"金字塔尖","不能全面摒棄,而要轉變思維,回歸食物的本質。"趙榮光認為,高端餐飲就像商品領域的奢侈品,"其本質是做工精良、質量上乘、內涵深遠。高端餐飲也是如此,一些高價菜品食材珍貴、烹飪復雜,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髓。""高檔酒店并不是以后就不經營高端餐飲了,而是要轉變經營理念,注重食物的本質。"中國餐飲文化大師、中國高級美食營養師孔潤常告訴記者,"要堅持精品菜肴的核心價值,即好吃養生。高端菜品不只是燕翅鮑參,而一定是好吃的、味道純正的,營養搭配全面均衡的,而且是有文化的、時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