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濟南2月27日訊(記者 劉帥 吳金彪) 黃河防汛關乎一方百姓安危,27日,記者在黃河大堤濟南歷城段調查時卻發現,部分防汛專用的備防石垛土石混雜,不少備防石規格不符合標準。
前幾日,濟南市民胡先生到黃河大堤游玩,當走到歷城霍家溜險工堤段時,發現一個備防石垛坍塌一角,露出一堆泥土和碎石。“這是防洪專用的備防石垛,里面怎么會有這么多土呢?”對防汛工程稍有了解的胡先生認為,這里面可能存在貓膩。
27日上午,依照胡先生引導,記者在濟南歷城區霍家溜引黃閘附近,找到了上述備防石垛。該石垛標有“霍家溜險工-42-3,HJLXG-42-3”字樣,50立方米,塌陷的一角長約五米,確實露出一堆碎石和泥土。
其他石垛情況如何?記者又對附近的石垛進行了查看,在“HJLXG-40-1”到“HJLXG-42-3”段的12個備防石垛中,至少六垛備防石下藏著泥土。
這些備防石垛,從外面看來都堆砌整齊,標注編號,但翻開頂部大石塊后,泥土、片石、碎石等則摻雜其間,而且泥土較多的地方均位于石垛內側及中間位置。由于石垛中有土,時間一長,垛頂甚至長出小樹苗。
記者驅車十公里,沿著黃河南岸大堤一路探訪下來,付家險工、后張險工等地的備防石垛也存在土石混雜的情況。不過,因為工具有限,記者只能搬開石塊查看石垛表層,無法深入挖掘一探究竟。
備防石垛能否土石混雜?與黃河比鄰的南河套村村民張先生說:“那些石頭是發洪水時投放到河里防洪的,不放土,原來我都背過。”
“雖然也有備防土,但備防石垛里放土是絕對不允許的,兩者也不能存放在一起。”27日,我省黃河河務局系統的一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按照規定,備防石石塊不得低于25公斤,“如果一個石垛里出現大量泥土或是大量不符合標準的石塊,這個石垛施工就有問題了。”
對此,記者又以市民身份咨詢了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防汛辦,該辦工作人員答復,備防石垛藏有泥土是不符合規定的。按照相關規定,備防石垛必須全部采用石塊,且對石塊的大小和質量有明確的要求。
嚴禁使用風化碎石作備防石
據了解,備防石垛是專門用于防汛的儲備石塊。洪水來襲時,防汛人員將石塊投放到河中阻擋洪水,以保護百姓人身財產安全。
備防石垛一般建設在險工地段。險工就是平時受水流沖擊,容易貼溜出險或是歷史上時常發生沖刷險情的堤段。公開資料顯示,黃河下游現有險工約160處,僅黃河濟南歷城段就有險工七處,霍家溜險工等地歷史上曾發生過險情。
國家對險工地段的備防石質量有嚴格要求。
黃河水利委員會頒布的《黃河下游標準化堤防工程規劃設計與管理標準(試行)》中規定,備防石應為塊石或毛石,抗風化性好,嚴禁使用風化的山皮石、裂紋石,單塊質量不小于25公斤。
而記者在濟南歷城區霍家溜險工等地看到,備防石垛中不僅存在大量泥土,頂部大石塊下面還有很多小石塊和片石,不少石塊甚至低于5公斤,顯然不符合上述標準規定。
本報記者 劉帥 吳金彪
國家每年劃撥專項資金維護
黃河河務局系統的一名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國家每年都會劃撥專項資金,用于采購備防石來建設備防石垛或對備防石垛進行修繕。
據介紹,專項資金的具體數額一般由區縣河務局報到各市,再從市報到省里,經黃河水利委員會、水利部,最終由財政部層層下撥。一般情況下,區縣河務局每年采購五六千立方米的備防石。采購、建設和整修工作一般由河務局自己負責,施工都有嚴格標準。
記者在濟南黃河大堤沿岸采訪時,劉家村的一名劉姓村民向記者透露,他們村附近的備防石垛已建成好多年,“聽說都是附近村里人承包干的。”
本報記者 劉帥 吳金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