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2月25日訊 (記者劉彪)24日晚,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決定25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300元和290元,折算到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最高零售價分別提高0.22元和0.25元,這是今年以來我國首次調整成品油價格。
25日0:10左右,記者在無影山中路上的一家中石化加油站看到,濟南成品油價格已經調整:93號汽油售價為7.71元/升,較調價之前的7.46元/升上漲了0.25元/升;97號汽油售價為8.27元/升,較之前的8.01元/升上調了0.26元/升;0號柴油售價為7.56元/升,較調價之前的7.31元/升上漲了0.25元/升。
根據現行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今年春節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震蕩走高,自本月19日三地原油移動變化率突破+4%后,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開啟,國家發改委有望在20日凌晨上調成品油價格的傳聞四起,然而調價的靴子卻一直沒有落地。
隨后,國際油價開始回落,就在許多人認為此次調價或許就此泡湯之時,國家發改委24日突然發出通知要上調價格。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其中有深意,如果再不調價,此次漲價就會隨著國際原油價格下跌而落空,所以即使是元宵節休息日也要調價。另外,此時調價正值春運高峰期過去,可以把對交通的影響降到最低”。
不過國家發改委另有解釋,相關人士稱:“雖然近兩日價格有所回落,但國內油價掛鉤的國際市場三種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上漲幅度已超過4%,達到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的邊界條件。”分析人士稱,顯然發改委否認調價窗口早已開啟,而是剛到調價臨界點就調了。
比較
山東油價比江蘇貴
上一次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在2012年11月16日,當時是下調,93號汽油由7.71元/升下調至7.46元/升,現在又原封不動地調了回去,從某種意義上說油價又回到了三個月前。不過記者細細比較發現,山東汽油價格要比江蘇貴一些。
同以國三標準的93號汽油為例,山東調整之后為7.71元/升,而江蘇省物價局公布的價格為7.64元/升。再比如國三標準的97號汽油,山東最高零售價為8.27元/升,江蘇為8.08元/升,每升僅比山東調價(8.01元/升)之前貴0.07元。
不過,江蘇沿江八市已經采用更加環保的國四標準汽油,這一汽油售價要比山東國三標準的汽油貴,同以93號汽油為例,在這次價格調整中,江蘇國四油從每升7.73元調到7.97元,上漲0.24元/升。
入冬以來,濟南多次霧霾天氣,所普遍采用的國三標準汽油因排放污染物相對較多而飽受爭議。據了解,供應濟南60%燃油的中石化旗下濟南煉油廠和齊魯石化目前均已具備生產國四標準汽油的生產能力。如果使用國四油代替國三油,每升油將漲價0.3元-0.4元。 (記者劉彪)
影響
間接拉升CPI
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成品油更是社會的“血液”,對各層面影響甚廣。為最大限度減少此次價格上調所帶來的影響,國家發改委24日的通知稱,這次成品油調價后,國家將按照已建立的補貼機制,繼續對種糧農民、漁業(含遠洋漁業)、林業、城市公交、農村道路客運(含島際和農村水路客運)等給予補貼。同時,為保證市場物價基本穩定,防止連鎖漲價,對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鐵路客運、城市公交、農村道路客運(含島際和農村水路客運)價格不作調整!皣译m然做出了一些制度安排,但漲價的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24日晚,在堤口路一中石化加油站,大客車司機劉先生聽說成品油要漲價,提前趕來加油,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別看一升柴油只漲0.25元左右,但長途客車裝油量大,裝滿得400升,一升漲0.25元,加一次油就得多花100元,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還得顧客承擔。
“由于成品油在CPI中所占的比重較小,約為0.2%,因此本次油價上調對CPI漲幅的直接拉升有限。”大宗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金銀島產品經理謝秋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不過,油價上漲將拉高運輸成本,通過成本傳導,進而加大對CPI的影響。在其看來,影響程度會因所需個體而有所不同,對家庭用車經濟負擔影響較小,月均使用成本增加36-40元。
然而,作為交通物流運輸行業來看,油品為基本的生產資料。另外,農林牧漁等大型機具對其需求亦將傳導至民生價格等終端,故將間接增加消費成本,或助推CPI走高。 (記者劉彪)
預測
新定價機制今年或出臺
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09年實施以來,國家發改委共調整油價24次,其中15漲9跌,漲多跌少、跟漲不跟跌等一些弊病也逐步顯現。中宇資訊油品市場分析師王金濤稱,原因首先是“22個工作日”的計價周期較長,導致調價時間滯后,難以及時靈敏體現出市場變化。
以2012年紐約商交所原油期貨WTI收盤價為例,最高點109.77美元/桶,最低點77.69美元/桶,高低點價差達每桶32.08美元。我國成品油定價中三地原油的計價周期較長,22天的平均價格很難體現出原油兩三天的大漲大跌以及市場心理變化。另外,22天的長周期使得成品油市場有充足的時間做出預期,這往往使得市場進入短期的混亂,成品油市場炒作、屯油等套利行為增多。
其次,“4%”的變化幅度有不合理性。現行機制規定,當國際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假如以22天三地原油移動均價100美元/桶作為基準,當價格上漲4美元至104美元/桶時,成品油價格可以上調,而上調后104美元/桶將會成為新的基準價格,國際原油價格需要達到4.16美元的跌幅才能再次滿足4%的條件。這就造成了一段時間內上調與下調的不對等,即使國際原油回吐前期一段時間的相應漲幅,國內成品油價格也往往漲多跌少。
事實上,決策層早已有改變目前定價機制的打算,比如在2011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曾明確提出,要在2012年實施推出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但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推出,人們把希望寄托在這次成品油價調整上,結果依然沒有推出。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表示:“新機制延遲出臺或與即將召開‘兩會’有關。”
王震稱,今年全國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大能源體制改革的力度,“目前民眾對新價格機制出臺的接受度也逐漸提高,因此新機制出臺時機已成熟,今年推出可能性非常大!泵磕耆脑路莸拇焊麜r節是成品油需求的旺季,避開“春耕”后,如國際原油價格不持續大漲,成品油定價機制或就擇機推出。
王金濤稱,新定價機制或將縮短計價周期,如將22個工作日縮短為10個工作日,即兩周左右的時間。另外,他建議新定價機制中可引入第三方國家媒體定期發布調價信息,如新華社等,以解決成品油定價中市場呼吁的透明化不足問題。 (記者劉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