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黑色循環產業鏈啃掉一座山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青山,春暖花開。早晨推開窗戶,清新的空氣夾著花草香撲面而來。這是很多人理想的居住環境,去年市民劉先生帶著這樣的夢想搬進鮑山花園南區。然而,搬進新家他才發現,設想的綠樹青山變成了光禿禿的渣土堆,清新的空氣也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黃土漫天。高過樓頂的渣土堆更讓他擔心,如果汛期出現塌方后果不堪設想。

【困擾】 塵土揚窗戶不敢開 噪聲大夜里難安睡
劉先生說,當時他買房子除了考慮離單位近些外,還看中了小區的環境。小區南側的將山,成為最吸引他的因素。帶著熱切的期盼,劉先生一家住進了新居。喬遷之喜在經過一個夜晚后瞬間消失。“轟隆隆的聲音一直響到天亮,一晚上都沒睡著覺。”劉先生說,夜深之后,渣土車開始出動,一輛接著一輛。本以為是偶發情況,可后來一直持續著。“我們大人還好些,就是苦了孩子。孩子還要上學,晚上都睡不好。”
夜里難以安睡只是劉先生“黑暗”生活的一部分。自打搬進新家后,他家的陽臺窗戶幾乎沒開過。“稍微有點風就是漫天的塵土,一年到頭也開不了幾次窗。”
【目擊】 渣土堆高過 樓頂上面長滿了荒草
20日,記者來到鮑山花園南區南側的將山。這里給人的第一感覺并不是山,只是一堆堆渣土,翻過渣土山遠遠看見南邊有個小山頭。山頭下,一半是采石后留下的大坑,另一半是與山頭齊高的渣土山。附近村民說,多年前將山青蔥翠綠,之后有人開山采石,留下一個個大坑,再后來又有人在坑內倒渣土,形成渣土山。“現在將山只剩一個小山頭了,其他地方都被挖光倒渣土了。”
最近的渣土山距離鮑山花園南區最南側的一排樓僅有幾十米,站在6樓走廊往南看,所有的視野都被渣土山阻隔。據目測,渣土山要高出居民樓一二十米。仔細看渣土山上長滿荒草,像是多年累積形成的。在這座渣土山東側百余米處,一座新的渣土山正在形成。走近細看,除了渣土外,還有磚塊、混凝土碎渣等建筑垃圾,塑料袋、牛奶盒子等生活垃圾。“那邊已經倒滿了,現在都往這里倒。”路過的大爺說。
【擔憂】 汛期若成泥石流 后果將不堪設想
小區居民王阿姨說,“天晴沒風時才敢帶孩子下來走走,本來就天天霧霾,還靠著渣土山,風一吹漫天的土。”劉阿姨說,因為渣土山的存在,大多數時間她只能帶著孩子悶在家里。“更別說爬山鍛煉身體了,路上根本沒法走,全是黃土,走一趟回來就成泥巴人。”
更讓居民擔心的是,如此巨大的渣土山,一旦坍塌后果將不堪設想。“這山就是一堆土,我們最擔心的就是下大雨,一旦塌了,把我們的樓都能埋住。”王阿姨說,小區居民最擔心的還是形成泥石流。
小區居民張先生講述了去年夏季一個雨天他見到的場景,“那天下雨下得挺大,我剛好開車回來,準備停車時看到半拉子渣土山呼啦呼啦就下來了,大石頭夾著泥土一下子就把一片樹林蓋住了,幸虧離居民樓遠,要不非得蓋住幾層樓不可。”
【無奈】 渣土清理不容易 如何清運成難題
渣土山給居民帶來安全隱患,是否可以盡快清理,還居民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對此,多位小區居民稱,他們通過多種方式反映過多次,幾年了一直沒解決。“別說是清理了,晚上不再偷著倒我們就燒高香了。”劉先生說,不僅沒有清理,這幾年渣土山越變越多、越變越高。“就是不倒了,想清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張先生說,這么多年累積起來再一車車往外挖,不是幾天幾個月就能完事的。
業內人士介紹,清理這些渣土絕非易事,“最關鍵的是費用,挖掘、運輸都需要費用,想徹底清理掉這些渣土需要的費用是個天文數字。其次還要找到接收這些渣土的地方,目前濟南合法的渣土場都已飽和或接近飽和。”
深夜盯守渣土傾倒現場
無線電指揮渣土車排隊傾倒
□本報記者盧明
傾倒渣土是否如村民所說如此瘋狂?20日深夜,記者來到將山蹲守。渣土車一輛接著一輛倒渣土,巨石夾著建筑垃圾滾落,每輛車內都有對講機遙控指揮,轟隆隆的渣土車狂飆聲響徹幾公里……盡管事先早有心理準備,但如此明目張膽的行為還是讓人震驚。
【現場目擊】
巨石夾著建筑垃圾滾落
因通往渣土傾倒點只有一條土路,路上有人設卡,生人難通過。21:30左右,記者穿過鮑山花園南區,鉆過一處柵欄缺口向渣土山方向前進。
行進中轟隆隆的聲音越來越響,一排排大車遠光燈照亮夜空。穿過一片密集的樹林,記者到達渣土山底部。向上望去,在燈光照耀下,渣土山顯得格外高大。沿著渣土堆往前走,忽一聲巨響,頭頂上方有東西往下滑落,記者趕緊躲閃,一塊塊巨石夾著渣土落在身后。借著手機微弱的亮光一看,好幾塊直徑1米左右的大石正往下滾落,還有磚頭混凝土塊等建筑垃圾。抬頭一看,渣土車露出半個翻斗正往下傾倒。
【蹲守調查】
半小時來了22輛渣土車
沿渣土山底部走了約20分鐘,穿過一巨大的采石坑,來到渣土山東側的一處山坡,在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傾倒渣土的情況。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9:50—10:20半小時內,有22輛渣土車在此傾倒。
伴著轟隆隆的巨響和刺眼的車尾射燈,渣土車一步步往渣土山邊緣移動,到達一定距離后啟動千斤頂,車斗翻起渣土滑落,渣土車迅速駛離。接著推土機跟進,將渣土推進大坑。
在蹲守的1個多小時內,渣土傾倒沒有間斷,一輛輛渣土車排隊傾倒,最多時在渣土山邊緣有4輛渣土車同時傾倒。整個夜晚,渣土山上都在重復同樣的事情,用不了多長時間一座新的渣土山就會出現。
【追蹤體驗】
無線電指揮一車很快倒完
23:00左右,經過與司機一番攀談,記者上了一輛渣土車,車輛自鳳鳴路拐上了渣土場。幾百米長的路段上車來車往,土路上揚起漫天黃土。“我一直都往這里倒,這個渣土場好幾年了。”渣土車司機說,車多的時候排隊都得排好長時間。
幾分鐘后,車輛到達渣土山邊緣。在穿梭的渣土車和推土機之間,有一個瘦小的身影正拿著對講機來回跑。據司機介紹,這個人就是指揮傾倒渣土的。談話間車里傳來對講機的聲音,司機根據指示往北側倒車,打開千斤頂,緊接著啟動離開,整個過程不到1分鐘。回頭一看,推土機已將倒下的渣土推進深坑。
“這就倒完了啊?這么快?”記者問。“一輛車上發一個對講機,他怎么指揮我怎么倒,經常來都有默契了。”司機說,往來的車輛間也都很有默契。“這個地方就是效率高,來了就倒,倒完給錢,給了錢就走。”
將山腳下滿目瘡痍
記者張剛攝□本報記者盧明
深夜出沒偷偷開山采石,賣出石頭賺取高額利潤,之后引進渣土車,往大坑內傾倒渣土,設卡收費,再次賺取高額利潤。幾年間,這條黑色循環產業鏈就將偌大一座將山啃噬得只剩一個山頭。
【暗箱操作】 白天巨石堵路夜里設卡收費
渣土場與鳳鳴路之間由一條土路相連,很多路段僅容一車通過。在幾日的采訪中記者留意到,白天在一很窄的路段總有幾塊直徑1米以上的大石堵路,車輛難通過。而晚上,渣土車卻暢行無阻。
18日下午,記者驅車沿土路往渣土山方向走,被一堆石頭堵住去路。下車步行往前走了幾十米,一間白色板房立在路邊,里面空無一物。20日晚,記者坐上渣土車再次前往,一路暢通無阻,白天擋路的石頭已被移至路邊。板房內燈火通明,兩個穿大衣戴帽子的人,正忙著收費。渣土車司機說,白天不讓倒,弄上石頭把路堵上,晚上再用挖掘機把路通開。“我們這里都有監控,倒一車50元。”一收費人員說。
【利益揭秘】 采取一車一結算可提前買票
在此處傾倒渣土,采取一車一結算方式。倒完渣土,給了錢就走。如果嫌麻煩可以買票,100車、50車都行。據附近居民和渣土車司機估算,一晚上在此倒渣土的車幾百輛沒問題,“一晚上能收上萬塊錢。”
“一車一交錢,50塊錢一車,我在這倒了兩三年了。”一渣土車司機說,如果給100元,收費的人會找給你一張票,下次來直接給票就行。對于是何人在此收費,渣土車司機說,“莊里的收錢,都說安家收的。”唐冶街辦城管科工作人員說,“這個地方不是渣土傾倒點。錢肯定不是我們收的,也不知道是誰收的。”鮑山街辦城管科工作人員說,“就是村里收的,在哪個村倒,村書記能不知道嗎?他們之間肯定有利益關系。”
【另有隱情】“石耗子”出沒挖空大半山頭
20日23:00左右,記者在觀察渣土車傾倒情況時,背后突然傳來轟隆隆的聲音,仔細分辨是刻石機的聲音,而且就在不遠處一山頭。記者穿過一片亂石堆爬上山坡,“石耗子”偷偷采石場景映入眼簾:刻石機哐哐哐采下石頭、挖掘機嘩嘩嘩裝上車、大卡車嗚嗚嗚運走……
從山坡探出頭往下看,一個百余平方米、幾十米深的大坑就在腳下。大坑東側,刻石機正緊張工作,一塊塊石頭從山體上滑落。大坑南側一輛挖掘機正將刻石機鉆下的石頭裝上旁邊停靠的卡車。大坑中間,一男子正在指揮調度。幾分鐘后,卡車裝滿石頭沿著小路開出,另一輛卡車開進來。
知情人士介紹,目前大石頭市場價格平均每噸10元左右,石子平均每噸能達四五十元。像這樣一臺刻石機、一臺挖掘機,工作一晚能采幾百噸。據歷城區國土局工作人員介紹,合法采石場都有登記備案,在將山附近并未有正規采石廠,該處采石廠為非法偷采。
【產業鏈條】 采石賣石挖出坑收費倒土再填坑
東邊偷偷采石,采下的石頭拉走出售,賺取第一筆高額利潤,同時留下大坑為偷倒渣土提供條件。接著,在西側設卡收費,賺取第二筆高額利潤,同時把留下的大坑填平。一采一倒間形成黑色利益鏈條,表面看來是“合情合理”。而在這一采一倒間,將山變成渣土山。
附近一居民介紹,將山采石亂象由來已久,“好多年前就開始挖了,現在還好點了,都是晚上偷偷挖。以前就是明目張膽地挖。”
站在將山最高峰往下看,將山大體被分為了3個部分:一部分是連綿高聳的渣土山,一部分是又深又大的采石坑,還有一部分是原來的石頭山。而渣土山和石坑占據了大部分面積,原山僅僅占了南側一小角落。“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就全成渣土山了。”附近居民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