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剛開春,農民們正在為春耕生產進行了準備,而這其中就包括了農田水利建設。俗話講:“水利興、農業豐”,國家為完善農田水利投了不少錢,農民為興修水利出了不少力。可是山東省高青縣的一些水利設施建成三年卻用不上。《焦點訪談》2月23日播出《中看不中用的“小農水”》,以下是文字實錄:
解說:
在山東淄博高青縣,沿著鄉間公路兩邊,你會看到有一座座粉刷一新的小房子,不遠處的農田里還有一排排水泥墩子一樣的設施,整齊地排列在田間地頭,這些設施是做什么用的呢?在木李鎮我們遇到幾位路過的村民。
高青縣木李鎮村民:
上級解決農民水利灌溉,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一個惠民工程叫“小農水”。
解說:
據村民介紹,“小農水”就是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就是通過泵房和地下管道,把溝渠里的水送到田間地頭,但是至今已經建好三年了,村民們卻始終高興不起來。
高青縣木李鎮村民:
開始修的時候,老百姓歡喜得,高興得了不得,往后澆地方便了,但是修起來以后老百姓很失望,多次反映也沒有人管,沒人修。
解說:
我們查詢了高青縣有關“小農水”的地方新聞,以及高青縣水務局官方網站,2010年高青縣通過競標申報,成功列入國家小農水項目建設重點線。此后三年,國家相繼投入專項資金5750萬元,用于小農水工程建設,是一項切切實實的惠民工程。青城、木李兩鄉鎮靠近黃河,主要采取我們所看到的供水模式,這里的項目已經于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
在青城鎮一處公路邊,我們還看到了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線的告示牌,旁邊有一座標示著一號泵站的小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