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狐貍肉冒充驢肉事件曝出后,投訴者身份和目的也引發關注。而自稱姓王的投訴者先是被確認實際姓溫,之后又關機聯系不上。25日上午,各方到工商所配合調查,獨缺投訴者一方,更加劇了各方的猜測和懷疑。25日中午,記者電話聯系上溫某。
溫某:我車出了小事故,過不去了。你是哪里的?
記者:我是媒體記者。
溫某:哦。工商部門的調查方向偏了,先不去了,看看再說。
記者:調查方向有何不對?
溫某:工商不去調查假冒偽劣產品,反而緊盯消費者,處理事方向偏了。
記者:怎么緊盯著你了?
溫某:剛才工商打電話我說車子出了點小事故,工商所的人問現場在哪,要來看看我是不是說假話。
記者:你覺得工商部門應調查什么?
溫某:工商本來有監管不力的嫌疑,現在不檢測封存產品,我就認為是不作為。
記者:你的調查報告是復印件,日期是不是改了?檢測是在購買之前嗎?
溫某:是,先檢測又買的。這個不重要,檢測報告內容絕對是真實的。改日期是因檢測費太貴,對購買貨物再次檢測的話還要花錢,這樣省一遍檢測費。
記者:你買了1600袋五香驢肉、牛肉行為,廠家說你是職業打假,想借此敲詐。你買那么多袋到底是什么原因?
溫某:買少了怕引不起重視,我就是正常投訴,舉報沒有錯誤。
記者:工商部門通知你有什么進展了嗎?
溫某:24日工商那邊還打電話說發現了新線索,封存的貨物里有好幾個批次。
記者:好幾個批次是什么意思?
溫某:就是生產日期不一樣,但不管有幾個批次,都是那個廠的產品。如果沒過硬的證據,不敢貿然投訴。
在泉城路工商所,記者咨詢封存產品是否送檢、調查進度時,工作人員稱“現在領導要求他們不能再接受采訪了,由省食藥監局統一對外發布消息”。
◎記者調查
倆投訴者都是濰坊人 其中一人做過食品生意
在這起事件中,有兩個投訴人,一個中年男子戴眼鏡;另一個中年男子不戴眼鏡。兩人在濟南買到問題驢肉后,向工商所和媒體投訴時,多是戴眼鏡的男子出面。工商人員查看其身份證發現,這名戴眼鏡男子姓溫,37歲。隨“眼鏡男”一起到工商所的,還有一名中年男子。男子拒絕出示身份證,理由是“怕別人報復他”。記者了解到,這名拒絕出示身份證的男子不姓王,叫劉某,今年40歲。記者還了解到,這兩名男子不是濟南市民,是濰坊濰城區人。11月中旬左右,兩人來到濟南。兩名投訴者老家在農村,劉某所在村的人回憶說,他做過食品生意。(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