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wǎng)濰坊10月30日訊 據(jù)濰坊晚報消息,“人的一生中至少要有兩次沖動,一次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次為說走就走的旅行。”很多人聽到這句話感慨之余不免嘆息“說走就走”談何容易。1987年出生的濰坊小伙王國棟歷時110天,騎行10555公里,從濰坊到西藏又返回;1989年出生的萊州小伙王有為騎行7個月12天16560千米,歷經(jīng)1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他們不搭車不推車、只一路騎行,經(jīng)歷了一次踏踏實實的騎行。
王國棟
送朋友臨時起意,開始萬里騎行
“2012年4月9日濰坊風(fēng)箏廣場出發(fā),2012年7月27日返回,總行程110天,總里程10555公里。其中累計騎行74天,累計休整36天,累計騎行時間568小時,平均時速18.55千米/小時,最大時速68.69千米/小時。”這是王國棟在《拉薩萬里騎行之旅》里的記錄。10月28日下午,記者在濰城區(qū)芙蓉園小區(qū)見到了王國棟,說起去年的騎行經(jīng)歷,王國棟自豪地說,每年有很多人會因為各種原因去西藏,但真正是一路騎行的人卻不多,“我是全程沒搭車沒推車,以平均時速18.5千米順利完成1萬公里騎行計劃的,這也是我最佩服自己的事情了”。
談起為什么會去西藏,王國棟告訴記者,就是想去沒有特別的原因。“本來是一個朋友說要去西藏,然后大家去給他踐行,期間聽了聽計劃、路線,感覺還不錯,就決定一起去了。”王國棟說,他當(dāng)時做著家具定制的生意,業(yè)務(wù)正好不多,準(zhǔn)備好行囊,7天后就跟那位騎友一起開始了西藏之行。
“出發(fā)的那天我記得很清楚,當(dāng)時是從風(fēng)箏廣場出的發(fā),去的時候是先南下,然后從川藏線進西藏,回來則是走的青藏線。”王國棟告訴記者,川藏線是風(fēng)景最美的一條線路。
“我們中途又遇上了河南、南京的騎友,到了武漢后,朋友有事縮短了行程,剩下我們幾個人繼續(xù)騎行。”王國棟說著打開自己制作的萬里騎行軌跡地圖,上面的每顆小星星就是他們停留住宿過的地方。“下邊的這條是去的路線,上面是回來的路線,回來是真正一個人的旅行。”王國棟回憶說,去的時候三四個人花了70多天,但是返程一個人僅花了40多天。
王有為
與騎友露營聊天,是最懷念的時光
10月27日下午3時,記者在濰州路與北宮東街交叉口見到了當(dāng)天早晨從臨淄出發(fā)抵達濰坊的王有為,一輛黑色的山地車全副武裝著各種裝備。馱包、碼表、支撐架、頭盔……記者粗略地數(shù)了數(shù),王有為的山地車上至少增加了二三十種裝備,王有為由于長時間在外騎行皮膚黝黑,臉上有胡茬,手上也有深深的皸裂。
3月15日,從家鄉(xiāng)煙臺萊州出發(fā),歷時7個月12天騎行經(jīng)過山東、江蘇、浙江、福建、上海、廣東、海南、廣西、云南、西藏、青海、甘肅、陜西、河南14個省市區(qū),完成了大半個中國的環(huán)行,總行程近1.7萬公里。這是王有為的騎行記錄,雖然騎行不在話下,他卻不善言辭,交流中表現(xiàn)出比1989年同齡人少有的沉穩(wěn)。
王有為表示,在路上他遇到了很多人、很多事,而這都是他收獲的寶貴財富。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在云南碰到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見到他時,他騎車子拉著大大小小一大包東西。他說自己是海南人,這樣出來已經(jīng)五年了”。王有為看到老人年紀(jì)大了,已不適合騎行,就發(fā)動網(wǎng)上的騎友們?yōu)槔先司枇?900元錢,買了返程的車票,送他上了回家的車。
而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王有為這一路上面對拾荒者、乞討者,總是盡可能的予以幫助,而他善良的性格也讓他一路上交了不少朋友。“在廣東的時候結(jié)了五個伴,晚上露營的時候圍在一起下面吃、聊天,那是我感覺最懷念的時光。”談起在路上遇到的騎友,王有為很興奮。他說,一路上遇到了幾十個騎友,而這些騎友給了他莫大的幫助與支持。
向記者翻看一張張路上拍下的照片,王有為說:“以后翻翻這些照片也是幸福的。”